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09的文章

小兵立大功,twitter+MacBook=Top1?

一個不到20人的小 公司 ,如何在超過5萬個軟體的《iPhone App Store》(應用軟體線上商店)的激烈競爭中,快速在兩週內衝上工具類付費軟體排行榜第一名? 答案是twitter+一台限量版5999美元的獎品MacBook Pro。(請看 business week的報導 ) 想得到MacBook並不需要買這個要價不到一碗泡麵的軟體(UD$0.99),只要(1)你有個twitter帳號、(2) following這家公司 、(3)根據它指定的內容post上你的twitter,就是這麼簡單(下圖),活動只有兩週到今天截止。 指定的內容:「#winMBP @taptaptap is giving away a $5999 ColorWare STEALTH MacBook Pro to celebrate launching Convert for iPhone! http://taptaptap.com/+F5x」,翻成白話文就是:「想贏MBP嗎? taptaptap 為了慶祝iPhone新軟體《Convert》上市,要送出一台價值5999元的MacBook Pro,詳情請上taptaptap官網」。是官網入口而不是活動首頁喔! 其用意可想而知。在活動頁面下方,除了讓你知道已經有那些人參與了活動之外,還"好心"的提醒你可以如何繼續在twitter上碎碎唸下去。例如:你在生活上會怎麼應用這軟體? 可以post上畫面截圖、照片...。 但成功真這麼簡單嗎? 19.8萬台幣的誘因(等於要賣出6060套軟體)換到了什麼? 據報導銷售已經超過此數,也獲得超過29,000個追隨者,將來還可以對這些follower發佈進一步的消息跟互動。 在Apple App store的生態裡,口碑行銷比別的產業更重要,如何讓使用者知道跟看得到你 , 成了成功入門的關鍵。通常使用者會知道這軟體,不外乎透過相關的網站或網友的介紹,或是出現在App store的排行榜上。在手機上,一個分類只出現前25名(如下圖,最多只看得到前100名),因此能不能排在前面就成了會不會受歡迎的重點之一。 免費,也是一種快速產生下載量的方法,只是你還是得先被注意到/被網友推薦/被相關網站報導...,否則只會在新上市的區域待個幾天就被另一波新上市的軟體淹沒,被沖積到數萬個軟體的大海中。這樣的

誰說台灣沒人才! 劉邦耀 Deadline Post It 讚啦!

這可不是3M 便利貼贊助的Viral Video,而是台灣教育部的獎學金(MOE Scholarship Oversea, Taiwan)。 這部影片 在Youtube爆紅 一點都不意外,因為真的夠水準。企業的Viral Video就該這樣拍,有創意、有主題、不只會搞笑而已。 請看以下影片《Deadline-Post It》 另一部逐格拍攝(Stop Motion)的影片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如下),《一隻愛上豬的大野狼A Wolf Loves Pig》,由日本藝術家《Takeuchi Taijin》拍攝,不用便利貼而改用一張張的照片。 再來一部stop motion film,來自澳洲紮紮實實的廣告片,《Target-Every Color You Can Dream Of》,預算不同質感當然就不一樣。概念來自 一部音樂錄影帶 《Her Morning Elegence》。 Viral Video透過網路傳播,可能是email或是blog...,由業餘網友而不是專業製片公司拍攝。因為主要不是在電視播出,所以時間可以長一點,情緒的營造可以完整一點,但無論如何,如果是一個品牌的影片,還是不應該跳脫品牌的定位,才算是一部稱職的企業Viral Video。 依此標準,上週五 post的網誌MSI微星 ,就屬於有笑果但沒有帶來正面形象的Viral Video,有點美中不足。不過,這部能在短時間創下高點閱(上週五到現在又多了10幾萬人次收看)的影片,對微星而言稱得上小兵立大功了。

吉百利(Cadbury)把促銷變得有意義 one for me,one for you

只要是消費性品牌大概都辦過這樣的活動,消費者買產品然後輸入購買憑證(可能是產品條碼/發票/抽獎碼...)就可以參加抽獎,這樣的促銷很平淡無奇吧! 但吉百利(Cadbury)在北美同樣辦了一個活動,經過行銷"包裝"之後,就變得有意義了起來。活動規則也是在網上輸入產品條碼,就可以參加抽獎,最大獎100,000加幣(約305萬台幣),同時還有立即獎。這個促銷充分做到了活動規劃的原則《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活動簡單明瞭好參與)。抽獎方式一點都不特別,特別的是這個活動不論你抽中什麼,Cadbury就會送出等值的捐款給慈善單位,讓你 吃巧克力中獎的同時還可以做愛心 。在這個活動設計中,有一些觀念值得思考。 活動網站不管你輸入 www.oneforyou.ca 或 www.oneforme.ca 都會被帶到同一個網頁(上圖)。網頁同樣簡單明瞭,活潑又有趣,畫面一分為二,左邊是你,右邊是受贈單位,而且兩邊同步,也就是不管你滑鼠在那一邊,另一邊都會有一個游標出現。除了最大獎一位是在活動結束才抽出外,其他立即獎都是週週不同,而且 特別的是你可以選擇你想抽什麼獎 (下圖)。 例如:你喜歡的獎品是一台Nikon相機(下圖),或是電影城的禮券、或是衣服, 獎品每週都不同 ,想要什麼就選什麼。而受贈單位也會因獎品的不同而變更,所以你也可以根據你想要幫助的慈善單位來選擇你的獎品。 聰明的消費者都知道,產品條碼在包裝上就有了,不用買產品也可以取得,一天最多可輸入五次。而Cadbury也明文規定 並不需要購買產品才可以參加抽獎 。 *No Purchase Entry: UPC codes can be obtained without purchase by copying down the code from a Participating Product. 在台灣,這樣的活動設計大概不會被明載在條文內,即使事實是有這樣的"漏洞"存在,也會要求中獎者事後補上購買證明。那這樣的活動設計可能的原因會是什麼? 1. 把企業原本就在進行的捐款變成一個活動: 許多企業每年都會固定捐款,除了做善事回饋社會,還可以抵稅。如果將它包裝一下變成活動呢? 是不是一舉兩得。在這樣的前題下,活動目標就不會把提高銷售當做第一個目的了,反而

台灣之光!? MSI微星科技的Viral Video,輕一點!

看到這影片著實讓我嚇一跳,微星的筆記型電腦在台灣應該沒什麼人買吧!? 標榜輕薄的X系列,不知道從哪冒出來這個Viral Video(影片從8/10上傳到今天已經有160萬人次閱覽),影片有多厲害? 你自己看看便知道。 我根據影片輸入www.msi-xseries.com,自動導引到 台灣的網頁 ,微星辦了一個上傳影片(UGC)的競賽,優勝者可以贏得澳洲大堡礁之旅,我不確定是不是跟這活動有關,因為奇怪的是這影片並不在參賽名單中!? (題外話,微星的官網做的不是普通的糟) 但無論如何,不管這影片打哪來。我都要說,微星,幹的好!!

新品上市典範,Doritos(多力多滋) iD3,就是不告訴你口味

Doritos(多力多滋)又推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新品上市案。 Doritos在包裝上沒有標示口味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寫過的《 Doritos the Quest 》就是一個例子。《Doritos iD3》是個特別版的新產品,限量供應,再一次Doritos要跟消費者玩 猜口味的遊戲 (下圖),活動地點改了,玩法也做了調整,但維持其一貫的高水準演出,個人認為比the Quest更精彩。 這次活動改到了英國,要展開為期兩個月(遊戲競賽期間7/21~9/25),共三階段的遊戲(分成三集episode目前進行到第二階段),讓消費者猜口味名(共兩個字)。跟The Quest不同的是,這次改成必須要先消費才有資格玩。在包裝背面撕開封合處(下圖示),就能看到一個密碼,一個密碼代表6條命,萬一技術不佳,命用完了還沒過關? 沒關係,再買一包,取得密碼就可以繼續。 遊戲的氣氛維持Doritos一貫的超高水準,完成度之高,簡直就是部電視影集,看看下面首部曲預告就知道。 我人在台灣買不到產品,遍尋網站找到幾個公關用的試玩密碼,可惜也都已經無效了。雖然沒辦法真的玩遊戲,不過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進網站,光是進到輸入密碼這一段過程就可以體會一下,到底Doritos怎樣經營絕佳的氣氛跟互動的感覺。這有個 網站是參與製作遊戲的人 寫的,也可以略探究竟。 遊戲可以直接跟facebook將你的資料連結過來,在遊戲中跟facebook上的朋友互動。現在 越來越多網站都可以這樣做了 。 iD3的facebook 在這。 連結到facebook後,你的帳戶就會長這樣,看到沒,在左下角有一個按鈕讓你加更多的生命值,就是讓你買更多iD3! 消費者這麼拚命,除了遊戲要好玩,還有吸引人的獎品,只要猜中口味名就有機會獲得20,000英磅(台幣約108萬,匯率1:54.2,以下獎金請自行換算)。除此之外,遊戲進行中還有隨機沒有條件的中獎機會,有XBox、Sony Ericsson手機等310個獎品;另外,由破關者中抽出一名幸運者,從35個信封抽出一個來決定你的獎金,從5,000到50,000英磅不等;就算過了比賽期間後不能競逐上列獎項,在11/23前,玩遊戲還是可以參與抽獎,一名大獎得主,可以獲得總值30,000英磅的一堆東東。 不嫌麻煩者請自行看密密麻麻的遊戲規則跟獎品名細 (需要寫活動說明的人倒是可以參考)。 Dorit

促銷除了刺激銷售外,能不能多一點對品牌的關照?

消費性產業辦促銷活動是天經地義的事,既然名為「促進銷售」,提昇業績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首要目標,以及檢視活動是否成功與否的標準。只是,除了業績,不能"順便"兼顧品牌嗎? 這個問題對行銷人而言簡直是廢話,「促銷,當然也要對品牌有益! 辦這活動可以增加試用、增加品牌忠誠、建立品牌形象...」,在企劃書上開始大書特書一番,好讓促銷預算能夠順利提撥下來。我,常幹這種事。 設計周全一點的時候,活動主題 / 贈品 / 陳列佈置...都會遵循品牌定位來規劃,例:品牌與健康休閒有關,就來個Lohas樂活主題的促銷活動、樂活組合包產品、送你去住民宿慢活,陳列設計給你品味生活風、再加個電視廣告的Slogan...,但這樣就夠了嗎? 總覺得消費者對你想傳達品牌意念的感受,還是很間接。連經過設計的促銷案,對品牌的功能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只是降價的促銷活動了。 今天看到一個美國飲料品牌的促銷案-買一瓶飲料就可以每日免費下載音樂。 Every Jolt Rocks ,這是一個機能飲料品牌,活動期間從8/10~11/30,在每一瓶飲料瓶蓋的底部,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上網登入後就可以選擇你喜歡的音樂下載,演唱者只有特定的8位,每天每人限下載一首(價值0.99美元)。另外還有立即中獎的獎項,最大獎4天3夜演唱會之旅,其他還有iPod等獎品, 詳細清單在這 。 從品牌的角度看,如果沒有跟 Island def Jam 這個音樂網站合作的話,實在看不太出這品牌的風格是什麼,就只會是一個很普通的促銷案。但從"音樂"的誘因分析,Jolt又沒有要求消費者多買才可以多下載,因為是以人或email來判定,只要有一個密碼,就可以每天下載一首,只能說越早參與活動的人,享受越多。真的刺激多消費的誘因,還是在立即中獎的獎品上。一瓶Jolt 美元2.39,一首歌0.99,這樣的設計很可惜,都已經爭取到與Island def Jam,這樣的合作條件,為什麼放著不好好運用到品牌上? 我不確定Jolt的品牌定位,我雞婆的幫Jolt這樣想,如果活動可以修改一些設計後,對品牌是不是會好一點。 譬如:與其把消費者導到Island def Jam,不如導到主網上來互動 消費者本來就要上網才能完成活動,何不趁此機會讓消費者多跟品牌互動,這互動可以不必以"有消費"當前題。Jolt官網上

量販店也開始時尚了起來! Miley Cyrus & Max Azria只在Wal Mart有售

一位是年收入超過8億台幣的青春無敵美少女《 Miley Cyrus 》,一位是紐約《BCBG》的知名服裝設計師( 裘莉的最愛之一 ),再加上地表上最大通路商《Wal Mart 沃爾瑪》,要聯手推出單價低於20美元,目標對象為青少年的時尚品牌《 Miley Cyrus & Max Azria 》,只有在《Wal Mart》才買得到。 我不是時尚專家,但這個合作有幾點讓我感興趣: 量販店對服飾市場的態度。 跨界名人合作的效應。 通路品牌行銷推廣的方式。 Wal Mart不止是最大通路商,還是全球第一大企業(比石油跟汽車公司還要巨大),許多零售業IT技術更獨步全球,有強大的資訊平台,先進的供應鍊管理。 量販店賣服飾不是新聞,通常以通路的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為主,沒什麼設計但價格便宜,沒什麼時尚可言,也稱不上是個"名牌"。這次Wal Mart跟迪士尼小天后合作,希望搶攻青少年開學市場,所以趕在8月上架。設計的服飾,以我看來實在不怎麼樣,不過一件T Shirt只要地攤價的6美元(台幣200元有找),又有強勢通路撐腰,專業又知名設計師背書,再加上偶像認同,應該就是Wal Mart打的如意算盤。 Wal Mart並不是突發奇想,找幾個關鍵名人合作來創個品牌玩玩,在此之前其實就已經試過水溫了。 跟娛樂事業合作,是一種進入青少年市場的捷徑 。一年前Wal Mart就與Miley合作,提早市場一個月販售Miley演唱會的DVD,以及140種跟Miley所飾演影集(Hannah Montana)相關的週邊商品,在這次的合作案,跟後續幾次發行電影(暮光之城)以及AC/DC CD的活動案裡,讓Wal Mart嘗到與娛樂事業合作的甜頭,開啟了進一步與Miley合作的契機。 Wal Mart在推出Miley Cyrus & Max Azria品牌之前,已經與 l.e.i. 合作,由鄉村國民小天后《Taylor Swift》代言(下圖),同樣也是低價路線,同樣也是Wal Mart獨賣,只是這次更進一步,自創專屬品牌,Wal Mart獨賣,等同是Wal Mart變相的自有品牌了。極端一點的想,就算是原本Wal Mart自有品牌的商品,掛上Miley + Max的品牌,時尚感馬上多了幾分,這就是品牌所賦予的力量。

廣告狂人Mad Men,戲裡戲外玩行銷

《 Mad Men廣告狂人 》是部美國的影集,講的是1960年代位於紐約麥迪遜大道廣告界的形形色色,男主角是個創意總監,商場上的訛於我詐、男女的情愛跟家庭的價值,一樣不缺通通在劇中看得見,對廣告公司運作有興趣的人,藉由此片可以一探究竟(網上有篇 網友的介紹 )。 這部影集來頭不小,獲得08年艾美獎16項提名,得到最佳戲劇類影集、編劇、攝影、藝術指導、片頭設計、髮型造型等六項大獎。由片頭可以一探這影片的風格(可惜已停用內嵌,有興趣的 可以到這裡 ),雖是60年代但個個都是光鮮的型男靚女,服裝極講究。 既然這是部談廣告圈的影集,行銷當然也不能馬虎,AMC電視台透過不同的活動,全力營造以60年代為主題的風潮。 1.MAD MEN CASTING CALL 合作對象《 Banana Republic 》是Gap旗下較高級的品牌,走中高價路線,不像Gap那樣休閒。配闔第三季即將開播,共同合作舉辦了這次的活動《 Mad Men Casting Call 》有機會讓你參與本季的演出(當然只是臨時演員的角色walk on role)。 首先,你必需到Banana Republic在全美或加拿大的門市,索取《Mad About Style》的型錄(下圖),取得一個獨一無二的"通關密碼",這密碼可以讓你到網上上傳你帥帥美美符合Mad Men style的照片(活動為期22天,到昨天8/11結束)。 參與者須年滿18~48歲,第一階段由網友票選你的最愛,男女的前10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再由該劇的製作人選出一位幸運兒,除了可以參與演出一集之外(包括至LA的機票,4天3夜的食宿費用等),以及價值1000美元的Banana Republic禮券。其餘的19名中,再由AMC電視台的員工選出兩名,各獲得1000美元的Banana Republic禮券。 一部得獎的影集,一家知名的連鎖服飾,算來是旗鼓相當的異業結盟。Banana圖的是增加來客數,以及維持其一貫優雅有型的品牌形象;Mad Men則是炒熱話題,為第三季開播鋪路。這活動有個有趣的門檻設計「必需到實體店舖才能取得入場資格」,但並未強迫消費,在比賽辦法中也特別註明「在Banana消費並不會增加獲選的機會」。 *NO PURCHASE NECESSARY TO ENTER OR WIN. A PURCHASE WILL NO

用iPhone存錢? 有沒有這麼厲害!

銀行行員的鐵飯碗越來越難捧了,不但有全年無休的ATM、網路銀行搶走你的工作,現在連iPhone也來插一腳!! 美國USAA銀行開發的免費軟體 USAA ,把iPhone變成一台台簡易型ATM,在全美各地移動。不只可以查詢帳戶餘額、轉帳、付款、找ATM的位置之外,其中一個據稱是 創舉的功能,就是可以直接用相片來存款! 使用者用iPhone相機拍攝支票正反面,按「送出」,事後也不用補交,就這樣輕輕鬆鬆,完成了存款的動作。( The New York Times有篇報導跟照片 ) 這功能並不是所有存戶都能使用,只開放給信用良好跟保險用戶(最重要當然要有iPhone在手)。問題來了,又不是人手一機的iPhone,為什麼USAA會選擇它而不是市佔率更高的Nokia或blackberry? 在全美每月有1500萬用戶使用行動銀行服務,iPhone卻只佔3%,是不是因為iPhone連網能力的強大,跟系統介面的便利,讓這個功能得以在iPhone上先試水溫;或是Nokia的smartphone使用第三方軟體的比率並不高,還是系統介面不夠友善,文中沒有說明,真正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我人不在美國,享受不到,我也沒有USAA帳號無法試用,況且拿過的支票兩隻手就可以數完,對這軟體理當只是感到新奇,但更吸引我注意的是USAA的策略。 USAA在全美連前20名都排不上,用戶大部份又都是軍方相關人員,但真正落實"用心服務留住客戶"的努力,跟背後的策略思考,卻是值得學習的。 說穿了,用數位化處理支票存款,是銀行本來就在進行的工作,而移動銀行的服務也是趨勢發展所在,在全美一片 銀行倒閉聲 中,一個小的銀行,如何把它分行少於其它銀行的劣勢變成優勢,它的策略就是努力成為"無所不在的銀行"。 網路就是它最好的機會,而手機又是它最好的載體。當大銀行苦於實體成本居高不下時,這時候小銀行的優勢就出現了,只是"小而美,小而全"不能只是說說而已,不會只有你好而客戶倒楣的事情發生,便利性對客戶來說仍是一個重要的需求,成為領先同業滿足客戶需求的銀行,這軟體是一個好的開始。 寫到這裡,不免要說說iPhone,在iPhone上沒有對焦、沒有閃光功能的雞肋相機,怎麼扮演好清楚傳遞重要資訊的角色? 萬一光線暗一點、手不穩一點,拍出的支票相片,會不會辨視錯誤,額外造成銀

Drinkspiration by Absolut,酒友專用的iPhone軟體

我不愛喝酒,但這軟體的介面及功能滿有趣的。Absolut向來以伏特加Vodka著名,也經常被拿來做為調酒之用,這個軟體專以介紹雞尾酒為主。有 Drinkspiration 在手,就不怕找不到合適的調酒了。 這軟體會配合不同的情境給你不同的建議。可以根據不同的口味(水果/薄荷/甜度/酸度...)、色彩(紅綠藍黃粉橘都不是問題)、時間(清晨/下午/晚上..)、氣候(冷/熱/陰/晴...)、杯型、酒吧類型、最受歡迎、最經典、最時尚的酒、開車嗎? 沒關係,這軟體也介紹無酒精的飲料,你是急性子,現在就要來一杯? 也難不倒它,還有"得來速"(Quick to Make drinks)的酒,甚至可以根據現場環境的音量來決定推薦什麼酒給你(會自動偵測背景音量)。 同時你也不用擔心Bartender不會做你想喝的酒,秀出你的iPhone給他看就行了,酷吧! 這樣還沒完呢 就算你不是當地人,下次不管你到東京、紐約或是巴黎,也可以跟上社會的脈動,宛如你就在此生活一樣,點上一杯當令最受歡迎的酒。要怎麼辦到? 就靠drinkspiration。Absolut結合iPhone的功能-GPS,會根據你現在的位置給你建議喝什麼酒。最後,不管你選擇什麼,只要按一下"I'll Have One",軟體就會自動上傳到雲端,讓大家看看,就在這個時候世界上的某個人點了什麼酒(第一個Dry Martini那個人就是我,會顯示地點以及多久之前點的,只是台北有Changhu這個地方嗎? )。 Absolut也沒忘了照顧喜歡分享的朋友,還設計了將你點的酒,自動上傳到facebook跟twitter的功能。最棒的是這軟體,完全免費! (唯一大不滿的是,這軟體把台灣視為中國的一省!!?? 氣!!) 介面設計的像cover flow一樣(下圖),向左向右可以選擇不同的功能。軟體非常流暢,看看下面的介紹影片就知道 說實話,我在意的不是以後選酒就靠它了,而是iPhone的連網能力+GPS+大螢幕+流暢的介面,讓手機變化出不同的可能,而且不是華而不實的噱頭,也可以是"增進人類全體生活"的好工具。iPhone能在逆勢中成長,是有道理的。

Honda的facebook,讓你把朋友拉拉拉進來

Honda汽車要在facebook上 做一個試驗 ,想驗證"每個人總會認識某個喜愛Honda的人,everybody knows somebody who loves a honda"。看看honda怎麼將你跟世界上某處的人連在一起,還有機會成為未來電視廣告的主角。 我隨意的選擇我有一輛2000年紅色accord,就會出現如下圖的"我的honda世界",告訴你目前跟你連結的有多少人? 在你的honda世界裡最老的車是幾年份的? 在你的honda世界裡有多少人喜愛honda? 最下方出現你的朋友選單,如果你知道你的朋友也有honda的車或喜愛honda的車,可以讓你發出邀請函,一起參與這個活動。 還會pop up一個視窗,問你有沒有興趣參加廣告試鏡?(下圖) 這活動沒什麼過人之處,但從行銷的角度來看,facebook等social media似乎一部份的改變了以往消費者參與活動的意願。 1.MGM更容易實行: MGM(會員介紹會員 Member Get Member)一直都是顧客忠誠的極致表現手法之一,現在的病毒行銷或WOM(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 Word of Mouth)也是一樣。實體的MGM,不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你(介紹人)需要填一堆朋友的資訊:姓名、電話、email...,讓人有一種出賣朋友換取自身利益的感覺,這有點扭曲了MGM「好東西要和好朋有分享」的原意,因為我真的喜愛這個品牌,所以我樂於推廣讓更多朋友也享用,反而有點因為你剛好是我的朋友,所以讓我利用一下的味道。現在facebook的機制方便多了,點選你想"介紹"的人,發出邀請,經過當事人的同意才會生效,讓人不再有罪惡感,比較接近MGM"好康道相報"的精神。 2.加入粉絲或離開,都由我作主: 以前品牌想要拓展會員,總是挖空心思,好心一點的,會設計活動給予獎勵,不會讓你白白加入;沒良心的,動不動就要網友加入會員才能享受某種待遇:加入討論、看資料圖片...。但成了會員之後,最大的"收穫"就是定期收到一堆垃圾信,努力塞爆你的信箱,當你想回頭取消訂閱信件的時候,拍謝!你已經忘了這網站的帳號密碼了,你可以選擇花一番功夫解決這困擾,或是讓它歸類到垃圾箱一次讓你刪個夠。 facebook的好處就是加入某品牌的粉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