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最後一塊巧克力,只留給你最在意的人』,品牌說得好聽,但如何做到?


你還記得Milka等一等巧克力嗎?(我到現在還是沒搞懂她為什麼叫『等一等』),她為了讓她的Slogan『dare to be tender』,不只是流於打嘴泡,而是一個真的能幫助消費者實現的感受,在法國辦了一個『Last Square』活動,生產了1000萬片,看似有瑕疵的巧克力。

Milka塊狀巧克力,正常版是一大塊切割成20小塊,當你需要食用時再一塊塊地掰開來吃,這個版本,則是一樣的價錢,卻只給你19小塊!?少掉的那一小塊,不是生產上的瑕疵,也不是被偷吃了,而是為了完成這個『最後一塊巧克力,只留給妳最在意的人』的實體體驗的關鍵。

▲少一塊不要嚇一跳,這可是為了幫你實踐夢想的關鍵

在包裝上Milka就已經告訴妳『留了一塊巧克力,幫助妳實踐諾言』,當你拆開包裝,除了看到缺了一角的巧克力之外,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代碼,只要妳進入網站 ,就可以輸入送給你在意的人名、地址,並且留言,Milka就會幫你把原本就屬於你的那一小塊巧克力,寄給對方;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寄給自己。只是,如果妳是這麼無趣的人的話,這個版本對你一點意義都沒有!

▲包裝上就告訴你,這包少了一塊

▲到網站上輸入你最在意的人的資料,等著接到她收到巧克力時驚喜的反應

▲信件正面是巧克力,背面則是你想對她說的話,啾咪~



這是個從產品本身就傳遞品牌信念的做法,只是過去我們往往透過slogan、廣告等只讓消費者想像,而不是真的體驗。Milka的The Last Square,不只帶給使用者有趣的感受,創造了另外一個人的驚喜才是其精彩之處,而且少一塊,比賣你完整商品但多幫你寄一塊給對方的做法,更貼近Slogan的意涵。

如果是妳收到你朋友寄來的Milka巧克力,妳會不會想要把它拍照、Po上網?這,就是Milka 又要修改產線、製作客製化的卡片、郵寄給消費者等,看似厚工又增加成本,但其實賺得更多的關鍵了。

在數位時代的品牌行銷,我們常常說『讓消費者成為品牌倡導者』,但怎麼做?創造出奇不意的驚喜,就是一種方法,有機會再專文討論嘍。

延伸閱讀:
另一篇關於如何用行動實踐品牌訴求的案例:2012案例回顧:實體體驗更真實,其中的《用科技實現40年前的夢想,Google Re:brief Coca Cola

留言

  1. 收到這巧克力一定會po臉書的吧!!
    很特別~而且也是一種讓對方很快明白你心意的方式呢!!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這句話要能成立,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聽起來像廢話,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應該就更能體會。  就像你賣檸檬,明明酸得要死,有客人問你「這檸檬會不會很酸?」,又例如被嫌:車子很小、便當吃不飽、東西很貴...,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避開普遍認知的“缺點”,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矇混過關,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面對這樣的處境,你怎麼辦? 

演算法告訴你,旅遊不需要花大錢,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你住台北,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沒錯,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上面寫著「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看到這兒,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 「如果搭火車旅遊,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這就是《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推廣「搭火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核心概念。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可就需要功力了。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堆砌華麗的辭藻,然後片尾打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slogan,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

找不到音樂配咖啡嗎-試試這張The Magic Hour-Wynton Marsalis

你是否有過一張CD只聽了一兩次就被打入冷宮的經驗? 音樂難聽的就不提了, 有些買的當時只為了裝氣質, 想嘗試不同的樂曲, 嗯~ 來張鉅作 Miles Davis或是Bob Dylan吧! Oh My God 跟我完全無緣, 即使想裝懂, 但轉念想想又不是在國家劇院, 關掉離席又不會有人笑你沒氣質, 又何必勉強自己, 是吧! 那天心血來潮, 裝氣質的癮又犯了, 來到誠品爵士樂區, 左看右看實在找不到認識的演奏家, 除了那無緣的Miles Davis之外, 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一個認識的名字-Wynton Marsalis, 聽過他名字還是大約20 年前, 因為在一場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 聽到他的小喇叭演奏, 對他的神乎奇技真是感佩, (那時候不懂裝懂, 還不是因為他在一個音節裡吹了很多音符之類的), 從沒買過他的音樂, 也不知道這張The Magic Hour好不好聽, 又是Blue Note出品的, 封面設計還滿順眼, 應該還不錯吧?! (同樣的只聽過Blue Note, 也從沒買過) 就這樣瞎貓碰見死耗子, 第一次聽就覺得好聽, 上網找了一下 專家的樂評 , 有興趣可以瞧瞧 怎麼說呢, 這張爵士CD不完全古典, 但也不是流行爵士類的, 但節奏流暢輕快, 完全符合我這種可以裝氣質又不會聽不下去的心態, 而且錄音錄的很棒, 很有空間感, 音場定位清晰, 演奏又很有感情, 沒錯, 年紀大了已經聽得出演奏者的功力了, 聽完都忍不住想要起立鼓掌 如果你想好好的 專心的聽一張好聽的爵士樂, 或是只想單純當做背景音樂, 在有陽光的午後, 配杯咖啡, 這張大師作品的The Magic Hour 推薦大家聽聽 其中的一首 Big Fat Hen 想買CD 到這裡 , 這個Total Solution 的服務還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