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什麼是移動優先?看看Reebok怎麼做


《本文同步刊登於Yahoo 奇摩網路行銷,請勿轉載》

時至今日,如果還有品牌進行數位行銷,卻忽略了消費者透過「手機」這個載體來參與的話,我只能說這個品牌完全不在點上!這絕對不是因為假掰的湊上Mobile First的潮流,而是消費者的習慣已經改變了,如果這時候還不快跟上他們的腳步,這品牌也就別混了吧!

有些品牌的行銷活動,不只是做到了考慮不同螢幕間的體驗之外,而且更進一步的貼近消費者,反過來以手機為主,電腦為輔。舉一個最近看到的活動為例:

Reebok Hunt for the Pump具體實踐Mobile First的精神

上市超過20年,已經是《Reebok》經典代表的Pump系列,為了推廣新的ZPump Fusion鞋款,推出了一個在手機上尋寶《Hunt For The Pump》活動。只要你利用手機上的instagram App,虛擬遊歷舊金山的各景點,找出隱藏其中Pump的圖形,就有機會免費得到一雙ZPump Fusion的鞋子。請看以下的案例說明影片:



▲找出圖中圓形的pump logo(如箭頭所示)。

首先,你必須先上instagram @ZPUMP_Startingline的專頁,你會看到一個用 3 x 8 一共24個小方格拼成的景點照片,你仔細看,就會在其中的某個小方格裡,找到隱身其中的圓形「Pump」logo,點擊這個logo,並且like它,它就會給你一個新的指示,帶你到下個景點,重複上述的動作,直到找全了16個景點中的Pump logo,就有機會得到贈品。

▲在24格照片中的某處,找出pump的logo。說難不難,說簡單還真不簡單。

頭幾關,一眼就能看到Logo在哪兒,但越到後面就越不容易找到,得花點時間,24格一格一格的仔細看,看得眼睛都快脫窗了,才會找到。

▲我已經先幫你把範圍縮小到1/24了,你可以用手機的畫面試找看看,體會一下脫窗的感覺。

Reebok先完成了「用尋寶來娛樂你」之後,當你感興趣了,才進一步跟你溝通產品,帶領你來到活動網頁。進到網頁,你可以繼續用手機,或是換成平板或電腦,查看你的尋寶進度、探索這雙新鞋的種種功能或是購買,但不論你是用哪一種載具,體驗並不會因螢幕的大小而有所減損。你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它的內容就是考量可跨多螢幕特性來規劃的。

▲活動網頁上黑色方塊的呈現方式,很明顯的就是為了方便手機螢幕大小所設計的。

▲在舊金山各景點間虛擬尋寶,可以透過地圖查看進度。

這次的活動主體,Reebok選擇了instagram當作mobile 行銷的平台,利用年輕人喜愛的圖像思考,穿梭城市間各個景點,帶點趣味又有點難度的尋寶遊戲,不斷尋找具有代表性的logo來溝通,加深消費者對pump的印象。一來因為這是Reebok的Target Audiences 原本就愛用的手機App,藉由遊戲機制裡,必須按讚才能完成抽獎的設計,達到了活動擴散的目的;再者,因為24宮格必須合起來才是完整謎題的關係,如果你用電腦上instagram,看到的是24張“分離”的照片(如下圖),完全感覺不出它是一個景點的美感,必須透過手機上緊湊的呈現方式,才能看出全貌。所以,我才說「它是一個以手機為主,電腦為輔」的活動。

▲從電腦上的instagram看到的畫面長這樣,一點美感都沒有。

不想花腦筋?不妨就用現成的tumblr吧

迎合Mobile First的年代,撇開專為手機那小小螢幕來規劃內容、考慮最少點擊、元件或頻寬loading這些觀念不談,妳的品牌最起碼必須做到「網站內容,會自動隨著載體螢幕的解析度來調整寬度」的這一點吧。這也就是為什麼響應式網頁設計 Responsive Web Design在這幾年會這麼夯的原因了。 如果你不想花時間搞懂這些技術,選擇一個符合這個功能的平台來架站(免費的tumblr就是其一),也不失為一個省事的好方法。

▲這是Coke在tumblr上的網站,跟著巨人的腳步總錯不到哪兒去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這句話要能成立,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聽起來像廢話,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應該就更能體會。  就像你賣檸檬,明明酸得要死,有客人問你「這檸檬會不會很酸?」,又例如被嫌:車子很小、便當吃不飽、東西很貴...,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避開普遍認知的“缺點”,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矇混過關,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面對這樣的處境,你怎麼辦? 

演算法告訴你,旅遊不需要花大錢,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你住台北,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沒錯,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上面寫著「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看到這兒,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 「如果搭火車旅遊,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這就是《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推廣「搭火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核心概念。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可就需要功力了。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堆砌華麗的辭藻,然後片尾打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slogan,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

帶星巴克隨行卡出門? 遜! 帶iPhone出門? 酷!

連續四篇相關網誌,我的部落格都快成iPhone專區。實在是因為它的商務應用太精彩,不寫不快! Starbucks Card Mobile 是星巴克最新的軟體,主要功能就是《隨行卡》。用這個你就可以查餘額、買咖啡付錢、加值、享受優惠、查交易明細,跟真的隨行卡一樣,只是從一張塑膠卡,變成iPhone上的一個軟體。 它運用的是二維條碼 QR code 技術(下圖)。一開始將隨行卡的編號輸入就行了,要結帳付錢? 只要店員拿著掃瞄器對著手機上的QR Code一掃,就完成了結帳動作,自動更新帳戶餘額;如果錢不夠,還可以加值(下下圖),也可以設定自動加值的條件,例如:每天上午10點查詢一次餘額,若低於10美元,就自動加值20美元...。當然得先建立信用卡的相關資訊,才能完成動作。 隨行卡有的優惠,這軟體同樣適用,甚至為了鼓勵使用,條件還更優惠。要把iPhone當作付款工具,對企業或是使用者而言,這中間有一些風險必須小心,官網上有一些 Q&A的說明 ,我就不一一解釋。 目前這個功能還只在試驗階段,僅限北美某些星巴克有這項服務。我看了使用者對軟體的評價,有意見的人,大都集中在手機"無法登入"的問題,也就是你從手機上看到的資訊不是最即時的,但這並不會妨礙交易進行,其它部份的評價都頗高。 以前看到以QR code做為付款工具,多跟電信業者綁在一起,進行某項交易後,從你手機帳單裡支付,像星巴克這樣獨立完成一套金流作業的,比較少見。這試驗是個好的開始,我相信許多企業都在看它執行的成效,再修正跟進。 這功能如果跟我昨天寫的 foursquare 結合在一起,消費記錄就能補上了,距離理想的商務功能又向前邁進一步。 看完連續四篇iPhone無所不能的網誌,有讓你腦中出現一片美好未來的景像嗎? 有興趣的,我們找時間私下聊聊吧!! PS. 另一個星巴克軟體 mystarbucks 跟這個可以配套使用。mystarbucks主要功能,是找尋最近的starbucks、客製你的專屬咖啡,大杯冰拿鐵去冰少糖加肉桂不加奶油...,隨你高興怎麼配。特製的清單交給店員,或是傳給你的朋友,讓他上班路上順道買一杯,她就能如你所願的完成你要的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