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PR」標籤的文章

紐約時報挑戰Tesla汽車,是為消費者權益還是惡意負評?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奇摩網路行銷 ,請勿轉載》 提到內容行銷,大部份人想到的內容來源,就是由官方所主導的行銷推廣活動,譬如:廣告影片,新品上市活動,或是與產品相關的網站等。這一類內容最容易被聯想到,也最不會被遺忘,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以下這四大類,常常被忽視: 顧客故事 顧客服務 第三方內容 即時內容 今天想談的是『顧客服務』的例子,我指的不是QA、FAQ、How to這類內容,而是另一種,消費者使用經驗,官方如何回應,最後成為內容的案例。 紐約時報記者,負評Tesla汽車跑不了那麼遠

最屌的拼裝車,最屌的產險公司NRMA

行銷,不過人心二字。 NRMA是澳洲的產險公司 ,跟我們所認知的『保險公司總是生硬無趣 』的印象很不同。從她的slogan『感受不一樣的體驗 experience the difference』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開車快30年了,我一直搞不清楚,我的汽車保險公司是哪一家,只知道時間到了,就該保險。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產險公司,除了名字跟保費不一樣之外,我還真說不出她們之間有什麼不同?!這不是我的錯,是保險公司太怠惰! 看看NRMA 的例子。她不只讓你知道她的產品特色,還用很有創意的方式,來告訴消費者『我有哪裡比較好』。

2012案例回顧3/3:實體體驗更真實

接上文: 2012案例回顧2/3:社群媒體的威力 《用心,拍照片,Samsung Insight》 風景不該只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體會。這句很有深度的話,我相信所有相機品牌都懂,但往往只能流於口號。Samsung不但相信,而且還將它具體實現了。Samsung找了11位視障朋友,辦了一場貨真價實的攝影展,名字就叫『 洞察Insight 』。 你說,看不見的人要怎麼拍照?Samsung 可不這麼想,她完全不考慮看不看得見的問題,就讓這群朋友用心聽、用手觸摸、去聞、去感受,那些天空、小鳥、花草、沙灘、海洋與煙火,用相機捕捉他們用心感受到的,而不是看到的畫面,然後Samsung將這些照片做成立體的浮雕,方便視障朋友用手觸碰自己所拍的照片的樣子,並將這些作品展出。 ▲視障朋友用心聽的還不是用眼看的拍照 ▲其中的一幅作品 ▲左上角是照片,右下角是照片的浮雕版 這個攝影展的重點,已經不在傳統上我們對好照片所認知的構圖、景深、光影或色彩,而在於『照片對你的意義』的這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