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電影」標籤的文章

從迪士尼60年前的手稿,看帶動漫威成功的飛輪效應

開始今天的文章前,先考你個問題,保證你猜不到以下這段描述寫的是哪一個大家早就耳熟的故事: 第一階段描述的是各路英雄的起源,不同英雄的故事彼此即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二階段英雄集結成一個聯盟,並策劃一系列鎮壓惡霸的過程;第三階段英雄歸順與發起對抗惡霸的戰爭,到最後鳥盡弓藏,悲壯死亡...。(改寫自維基百科,我只改動了用字,結構不變, 原故事在這裡 ) 答案是...發生在北宋108條好漢的故事《水滸傳》,是不是跟現在正夯的《 漫威電影宇宙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有87分像。老祖宗的智慧早在千年前就“爆雷”了這情節,哈哈,想不到吧! ▲漫威有2,564個角色,比水滸傳多了將近24倍之多。

《忍者龜:破影而出》陪你一起看直播,開啟數位行銷新格局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 奇摩網路行銷 ,請勿轉載》 你愛棒球?你看網路直播嗎?這兩天眼尖的網友會發現《 Yahoo中華職棒直播 》變得不太一樣。當有球員擊出安打或是保送上壘…時,在直播網頁上會突然出現《忍者龜》,你沒看錯,就是忍者龜,而且他會隨著現場不同的狀況變化,可能是《米開朗基羅》或是《李奧納多》跟著你一起「卡哇邦嘎」的加油歡呼,送上相對應的即時反應!我看過不少國外品牌Real-Time Marketing的活動,但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見到這種「電影行銷+直播技術+即時回應」全新形態的即時行銷案例。 ▲什麼時候你看過,這麼貼近你的心情,跟著賽事不斷即時更新的Banner? 延續2014年在台灣熱賣的電影《忍者龜:變種世代》,於6月3號將與全球同步推出第二集《 忍者龜:破影而出 》,為了推廣這部年輕、熱血的好萊塢大片,片商《派拉蒙》與媒體代理商《媒體庫》想出了這個絕妙創意,要來吸引這群目標對象的目光。 「直播,在今年很夯,大家也都喜歡參與,不管是看直播或自己直播,我們就在想『能不能利用這個風潮,結合這部電影,做一些突破性的行銷方式』,Yahoo今年開始做職棒直播,看棒球的人又是我們想溝通的目標對象,就開啟了這次合作的契機」派拉蒙影片台灣分公司的行銷企劃洪宇萱說。 ▲派拉蒙影片台灣分公司行銷企劃洪宇萱。 享受直播利益之美,得先克服挑戰 「沒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狀況」是Live直播之所以吸引人的特點,特別是運動賽事。但相同的特點,站在品牌立場而言,卻是網路直播必需要克服的挑戰。其中「技術、以及事前各種情境的模擬準備」更是兩大關鍵。

Star Wars星際大戰教你如何做菜?!這哪招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 奇摩網路行銷 ,請勿轉載》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 要說《STAR WARS:原力覺醒》是今年(2015)最受矚目的電影,大概沒有人會反對。 這股熱潮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因為電影上映,片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推廣,很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換一個角度想「一個38年的老品牌,已經睽違十年沒有新品上架的這段時間,要如何讓顧客保持關注的熱度,在需要時,還能快速升溫?」,這可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有電影介紹的內容不稀奇,有食譜!才厲害 先來做個白日夢,如果你是 STAR WARS 品牌內容規劃的負責人,你會安排哪些內容來保持網友對你的熱情?電影資訊、行銷事件、還是幕後花絮?我猜,你怎麼想應該都沒想到「教你如何做菜」這招吧!

為什麼「Toyota用《回到未來》30年前的老梗,推廣未來的科技」是個高招!?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 奇摩網路行銷 ,請勿轉載》 如果你的產品「科技含量極高,不但改善了過去產品的不足 ,還有可能主導未來市場,科學家們表示看好也符合趨勢的發展,而且人人都用得到」。 怎麼樣,聽起來很棒吧!但偏偏它與當今主流產品差異太大,是個不容易說明白,凡人無法參透的商品時,你,會怎麼推廣? 投入大量資源,認真的教育大眾? 找政府或專家背書? 還是用漫畫圖解「白話科技」? 以上方法,也許都有效,但關鍵是:現在消費者,還沒有多餘的心把注意力放在這個商品上,所以往往沒什麼耐心了解它時,怎麼辦?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史上第一部量產的「Toyota 氫燃料電池汽車」所面臨的狀況。 一般消費者也許搞得懂汽油、柴油、油電混合、或是純電動車,但「氫燃料汽車」到底是什麼鬼!?

學習《瘋狂麥斯》透過女性主義進行社群行銷,創造感染力的三個方法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 奇摩網路行銷 ,請勿轉載》 你看了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了嗎?如果讓你未看先猜 ,想到的畫面應該不脫『飛車、暴力、瘋狂、掠奪、猛男以及漫天風沙…』這類的想像,不論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大概很難在第一時間想到『女性主義』這個關鍵字吧! 看預告片,壓根想不到這電影跟女性主義有什麼關係: 沒錯,這個與這部充滿陽剛味的電影搭不上邊的字,在上映後,有許多影評卻都提到了這部電影暗藏了女性主義的思維!例如這篇《 電影筆記:男權主義份子的哀嚎,女人的憤怒道 》文中提到,一位美國男權主義份子的段落: 『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男人將被爆炸物、火焰炫風、還有沙漠機車給騙去接受這部除了女性主義政治宣傳外,沒有任何內容的電影,同時間看著自己被眼睜睜地侮辱,並見證美國文化被破壞和竄改。』 怪怪,這部電影是有這麼“娘”喔?!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許多品牌的處境,在產品上市之後, 如果市場的意見與品牌當初設定的方向不一樣時,可以怎麼辦?

Jaguar反其道,教你如何使壞的數位行銷術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 奇摩網路行銷 ,請勿轉載》 汽車,一直是很重要的廣告主。一來廣告量大,二來賣的是數十萬起跳的商品,廣告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只是長久以來,我們看到汽車廣告的訴求,撇開功能不談,大多在營造正面的形象:成功、快樂、幸福、尊容...等美好生活。原因很簡單,品牌設法要你從口袋裡掏出一筆為數不少的錢時,當然必須先讓你覺得『買這樣東西,能帶給你,不管是有形或是無形的正面價值』。 但這次的Jaguar F-Type卻反其道而行,賣的是『如何使壞』的形象,而且大量使用數位網路來行銷,是Jaguar腦袋壞掉?還是她別有企圖?

你確定你的品牌行銷,真的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嗎?

▲賣酒不賣音樂的海尼根,為什麼要你多跳舞,少喝酒? 《本文同步刊登於 Yahoo奇摩網路行銷 ,請勿轉載》 行銷,開宗明義第一章,講的就是如何『滿足你的消費者』。這簡直已經變成廢話的真理,往往卻是品牌行銷時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為掏錢做行銷的品牌爺們,內心想的是『如何把我的產品賣的更多』,所以用力大聲說的是產品規格特色、與競品有哪裡不一樣,而不是真正想要理解消費者,滿足消費者,讓消費者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舉兩個例子: 海尼根鼓勵你少喝酒!葫蘆裏賣了什麼藥? 如果你對老闆提案:『我要辦一個活動,鼓勵消費者少消費我的產品,因為這才是滿足消費者內心需求的做法…』,我想還沒等你報告完畢,人事主管可能已經在你的座位上留了一張紙『請你回家吃自己』了。 你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海尼根幫你實現!

覺得情境秀無效的人,請先看完這部影片再說

幾個月前,我寫了一篇『 比起微電影,台灣更適合情境秀 』的網誌,其後,我遇到不少人跟我說『對耶,自從你的文章出現後,台灣也越來越多這類的影片了』,與其說是看了我的文章才出現這類表現形式,不如說這是『英雄所見略同』來得恰當。其實大家沒說出口的是『可是,台灣這類影片好像效果不好…』。 我希望這不是一窩蜂後的結果,就妄下結論說『情境秀,不行』,就像,我不推薦微電影,不是微電影的形式有問題,而是品牌搞錯了目的一樣,可不能讓情境秀背了黑鍋啊。

混沌的年代,我們需要傳奇!

這兩天在美國有一個尚未被解開的謎,不是12/21到底是不是世界末日,而是由芝加哥大學官方所發佈的 一篇網誌 。在12/11他們收到了一個不知名人士寄來給『Henry Walton Jones, Jr.』的包裹,對這個名字不熟嗎?芝加哥大學跟你一樣,一開始並沒有認出他是誰,還依照慣例,處理分發寄到學校的郵件,經過一天的『查無此人』後,才被一個學生認出,他,原來是個頂頂大名的人物,193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任職的教授,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做『印地安那 瓊斯』! ▲沒錯,就是當年紅透半片天,掀起一片考古熱的瓊斯博士 法櫃奇兵第一集預告:

看007讓你體驗Xperia的防水特性

『出奇不意的驚喜』是許多品牌創造好感度,屢試不爽的成功方程式。 007 Skyfall空降危機不僅跟可口可樂合作 ,推出有趣的行銷案,當然也沒漏掉跟她的發行片商Sony 合作。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家放映空降危機的戲院,觀眾在入場前會拿到一杯免費的飲料,當大夥兒坐定準備欣賞007之際,螢幕上播出了下面這段影片: 『親愛的007粉絲們,歡迎您觀賞空降危機,希望你們都可以盡情的享用這杯飲料,因為,你可能就是這個幸運兒,得到一台防水的Sony Xperia Acro S智慧型手機,請各位注意,我將要撥出一通電話,用情報員特有的方式,通知你…』。這時候,如果你手中的飲料發出了來電的鈴聲,不要懷疑,在你的飲料杯裡,就有一台貨真價實的Sony手機要送給你! 我要是那個觀眾,我應該會合不攏嘴的看完這部007吧! 延伸閱讀: 另一個在戲院裡大玩驚喜遊戲的案例- 13th street Last Call

看Coke Zero + 007玩出什麼把戲

『解決這個任務,007就是你!你有70秒的時間,話說完只剩69、68、67…』。 Coke Zero與007新電影Skyfall空降危機合作,推出了近期我覺得值得一書的實體活動『Unlock The 007 in You』。品牌與電影合作從來就不稀奇,而這個案例之所以特別,除了在於活動的設計『品牌+電影』結合的非常好之外,也在於Coke致力於創造網路Content的用心。 Coke Zero在車站大廳擺設了一個全觸控螢幕的自動販賣機,旁邊還有一位拉著小提琴的美女,當你買了飲料之後,Coke會給你『像007一樣,解除危機』的機會,只要你輸入名字,接受任務,完成被指定如『在70秒內趕到第六月台』的指示,你就可以得到空降危機的特殊套票。你可別以為任務就只是跑到月台這麼簡單,007才沒那麼好當呢! Coke會在你前往第六月台的途中,設下如電影情節般,一會兒有人正確叫出你的名字,充當你失聯多年的好友,拖慢你的腳步、一會兒有人扛著大片玻璃橫擋著你的去路、一會兒有突然掉落的障礙物,需要你敏捷的飛躍而過…等等的重重障礙,以及如影隨行的007經典主題配樂,在你耳邊響起,讓人熱血沸騰的激勵著你完成任務,最後當你在短短的70秒期限內趕到另一頭的Coke Zero自動販賣機時,這時出現了最後一個指示『請哼出007主題曲,以取得你的贈品』。 就是這個『讓你007上身』的臨場參與感,使『Unlock the 007 in You』變得與眾不同。我們都看過許多品牌+電影的組合,最普遍的合作,就是肖像權的運用,在產品包裝上,印上主角帥帥美美的照片,然後利用電影片段,拼湊出一部促銷廣告,完事。Coke則是取了電影角色的精髓,融入活動的設計中。

鋼鐵人2與中國森馬合作的啟示

中國,這個大國崛起的企圖,不只以國家的力量展現,民間企業也同樣賣力演出。第一次看到 這則消息 時有些驚喜,心想,一個中國自創的服裝品牌《森馬Semir》與好萊塢主流電影《鋼鐵人Iron Man 2》合作,到底葫蘆裡會賣什麼藥? 同時也感嘆,中國品牌走入世界的手筆、企圖與速度還真是嚇人啊! Iron Man 2 的上映受到全球影迷重視是可以預期的事,這次 森馬 與服裝設計師Mary Zophres合作製作男主角Tony Stark的賽車服(下圖)以及女配角Black Widow的夜行衣(下下圖)。這樣的合作模式有點特別,介於沒什麼深度的- 《迪士尼式的授權》 (只是為了延展觀影的美好體驗,離開戲院後購買一些肖像授權商品,繼續沉醉在電影世界的商機),以及 《Audi式的置入行銷》 之間(主角在電影中使用的商品,清楚露出品牌名,具有類似代言人功效,讓消費者在使用這類產品時,不自主投射在主角的生活形態上)。而這次的合作屬於一種「不說,就沒什麼人知道」,但又不只是取得肖像使用權的那樣簡單。 在Iron Man 2 官網首頁 上可以看到一列合作的廠商名單(下圖),其中森馬是唯一一個以中英文呈現的品牌Logo,比較之下,森馬是最不國際化的品牌,卻選擇了一個行銷全球的好萊塢大片來合作。 森馬雖是區域品牌,卻有廣大的市場腹地與成長的潛力當後盾(有將近4,000家門市),讓她即使只在中國,也足以支撐這樣的行為,這點,讓台灣的品牌好生羨慕(對比台灣的《NET》只有約150家門市),因為有些時候行銷預算也是有門檻效應的,要有一定的預算才足以撐起一個大品牌的氣勢(如下影片),否則就只適合推出雅俗共賞的小品了。當然廣告不是大就一定好,但要拍一部高品質的廣告,錢,卻一定省不了。看看《三星Sumsung》最近的LED TV廣告,就知道為什麼《聲寶》不會有這樣的手筆。 Carlton 的大廣告 Samsung LED TV 看到這兒,台灣也不必氣餒,因為森美雖有先天的優勢,卻做得很粗糙,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如果初期走不出全世界,起碼可以利用中國的市場,壯大。 正因為森馬與鋼鐵人合作的模式很尷尬,呈現出來的成果也顯得鬆散。嚴格說來,森馬做為一個平價的休閒服品牌,鋼鐵人本來就不是合適的合作對象,能扯上邊的就只有「因為兩者的目標對象都是年輕人」這一項,因為在片中男主角的裝扮(下圖),除了鋼鐵人那身鐵衣之外...

愛,就是這麼回事!

今天不談行銷,要來聊電影。 (500) Days of Summer 戀夏500日,一部文藝小品,拍得滿有趣的電影。男主角叫Tom女主角是Summer,在某一天的會議中,Tom遇到了新進同事Summer,驚為天人,並認定她就是生命中的天命真女,從此展開了500日的"夏日"戀情…。 導演用天數不停前後交替倒置,一會兒480天,一會兒20天,前後對照的說故事,在同一場景不同時間,一下看到兩人歡喜曖昧;一下又是冷默鬥嘴,就這樣引領觀眾感受戀情中的喜怒哀樂,如果換成平鋪直述的時間序發展,可能這個故事就不那麼有張力了。 影片的第一幕是在公園的板凳上,Summer戴著結婚戒指的手放在男主角的手上,這一幕刻意的引導觀眾對結局的想像,你還在想著結果如何的時候,故事就跳到他們相遇的第一天。 (注意,以下將提到電影的結局,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看下去) 這是一部以男主角觀點講故事的電影,並沒有提到太多Summer對這戀情的想法。在一開始導演就交待了這兩人性格上的差異,分處在愛情光譜上的兩極,一個相信真愛,一個相信現實,只是傳統上相信真愛的是女性,玩世不恭的是男性,影片中這兩人剛好角色相反,女的大膽、勇於追求夢想又古靈精怪;男的安份、總是想太多不是個行動派。 Summer離開家鄉到大都市來求生存,就是為了試試自己的能耐,追求夢想而來,而Tom建築系畢業,根本不喜歡在賀卡公司寫文案的工作,明明還懷抱著對建築的夢想,卻自我懷疑遲遲沒有行動,同一個工作一待就待了4 年,原本不好不壞不高不低的黑白人生,自從遇到了Summer之後,變成彩色,只可惜這彩色人生只維持了290天,剩下的210天Tom終日在沮喪懊悔頹喪中渡過,而Summer則繼續追求她人生的路,完成了終身大事,留下了「新郎不是我」的遺憾。 由於片中沒有交待女主角在分開後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只知道結果,所以在210天的故事裡,觀眾看到的都只有Tom的痴心,隨者影片的進行跟著男主角一起期待修成正果的那一天。 導演這一招滿妙的,這種只有"片面之詞"的演法,就像愛情中的當事人往往搞不清楚對方在想什麼一樣,正所謂「愛到卡慘死」,人在面對感情的時候,就算明明知道不適合,也沒有勇氣或捨不得轉身離去。這樣的安排讓觀眾也陷入了當局著迷的困境。 雖然片中聽不到Summer的...

還好我們還有盧廣仲

從沒想過會在電影院裡聚精會神地看演唱會花絮。要不是因為他是Michael Jackson,要不是《This is it 未來的未來》全球只上映兩週,大概找不到別的動機讓我做這件事。就在初秋第一個冷氣團報到的這一天,天冷了,我心卻是暖的。 特地跟售票小姐要了一個戲院正中間的位置,整排只我一個,可以藏在黑暗中盡情欣賞搖滾天王的風采。導演在一開始,安排了幾個舞者述說他們參與這個值得大書特書、可以名垂千史、傳給下一代探聽的豐功偉業的激情,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已經都是頂尖舞者,卻一致認為有幸能與Michael Jackson一起表演,是他們事業的巔峰,再想不出還有誰能帶給他們這樣的榮耀...,在台下的我們也用同樣的心情,開始看這一個永遠都實現不了的演唱會。 讀到這兒,你是不是心想「在搞什麼,完全文不對題啊??」,這是因為在冷風中,陪我一路走到戲院的是手機裡的《七天》。 電影雖然是演唱會預演的側錄,卻呈現了MJ追求完美與精準的表演態度。每一個音符、樂器、舞蹈、肢體動作、燈光都經過設計,這些堅持可能在我們看來只是一個音節只是幾秒的時間,更可能根本沒注意到差別,但就是這些堅持,一個頓點,一個尖叫或是靜止不動,默默地堆砌出MJ想要給觀眾感受到的喜怒哀樂跟表情,這些專業讓你我感動,不得不令人佩服他掌握音樂的能力,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用行動告訴觀眾「什麼叫頂尖、什麼是專業、什麼是搖滾之王」。 就舉一個小例子,在《The Way You Make Me Feel》的片段中,他一再要求音樂總監彈出他想要的感覺,單純一點、再柔一點、Keyboard比鼓點再拖個半拍進入,經過調整後,就是這個拖的感覺,讓音樂一下子性感了10倍(看下面的影片可以略窺一二,可惜的是我形容的片段不在影片中) Michael在片中又唱又跳,很難想像一個年過半百的人能有這樣的體力,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的嗓音,跟樂器融為一體的律動,好幾次聽完歌都想忘情的起立鼓掌叫好。真高興這世上有Michael Jackson。 這是我第一次遇到,整個戲院的人都等到幕後人員字幕跑完才起身的電影,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意猶未盡,還是因為戲院當時忘了亮燈...。 散場後,戴上耳機繼續聽我的七天。雖然對Michael有著淡淡不捨的感傷,但還好還有盧廣仲。你撇頭心想,嗤之以鼻「哼! 盧廣仲是什麼咖? 這張專輯憑什麼拿來跟MJ比」,一點都沒錯,他們兩個當然...

兩個英年早逝巨星,重出江湖

會寫這主題的起因,是因為今天湊巧搜到兩位巨星"重出江湖"的影片。一個是Michael Jackson This is it電影的預告、一個是投資公司以James Dean為主角的廣告片。兩人同樣因為猝死離開人世。 This is it 是Michael原定要在7/13,在倫敦展開連續50場演唱會的名稱,票一下就售罄,但人,卻再也不會來了...。影片內容主要紀錄Michael生命中最後一段時光、練唱和排演的片段。9/27電影票開始預售,10/28上映。facebook 連結在此 。 Michael Jackson's This Is It in HD 而James Dean則被Allen Gray投資公司拿來作文章。這家公司為了讓投資人瞭解持續投資的重要,提出一個假設,如果James在1955年,時年24歲的那場車禍沒有喪命,他的人生會有什麼不同,會持續開他熱愛的賽車? 當導演? 獲頒終身成就獎? 「如果時光延續下去,想想這些可能性...」(Given more time,imagine the possibilities)。 James辭世時,我還沒出生,沒來得及參與他當紅的年代,只透過電影海報,認識他那像雕像一般完美的憂鬱氣質,也難怪這傢伙雖然只拍了三部電影,卻能"紅"這麼久。廣告影片拍的很好,替身演員也很稱職,情緒算是做足了味,但,影片與訴求的連結,我覺得有點勉強。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如果,但用一個人的生命沒有結束來強調長期或持續投資,總覺得怪了點,這片子如果用在壽險? 或是及時行樂呢? 同樣是投資的廣告,我比較喜歡下面這則影片。Stanlib Choices選擇篇。 同一個人,如果人生做了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畫面一分為二,同一事件,同一人,因為是否做了正確的投資,而有不同的人生,結果是要住套房,還是住閣樓;簽樂透,還是簽機票;喝啤酒,還是喝香檳。訴求簡單明瞭,觀者更容易產生認同,你覺得呢?

想看的電影Coraline第十四道門,行銷真有一套

這部電影先吸引我注意是它的行銷方式,後來Google到一位看過此片 網友的介紹 (預告片如下),決定在台上映時一定要去IMAX瞧瞧(預計8/28上映) 劇情簡介 小女孩卡洛琳(達珂塔芬妮飾)在只有13間房間的新屋裡,意外發現了第14道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卡洛琳進入此門,就此闖入一個奇異的世界! 這部由Laika Studios所拍攝,史上首部3D的逐格動畫片(stop-motion animated),要行銷這樣一部影片,Agency一改以往的行銷方式,運用跟影片相關的要素-人偶、鑰匙、鈕釦(因為在另一個世界人的眼睛是鈕釦)等,設計了一個3階段的campaign。第一階段透過次文化,運用部落格在網上點燃好奇之火,意圖引起觀眾的注意 他們用手工做了50個跟影片內容相關但各自不同的盒子(下圖),這些盒子內裝了取材自影片中人物的配件、佈景、工具...。然後挑選網路上對這部片子極感興趣,或是作者或演員的粉絲、手工藝、動畫迷的部落客,將這些盒子寄給他們。在這盒子裡,還附了一把帶有密碼的鑰匙,用這組密碼可以解開官網上獨家的影片。同時製作300個鈕釦盒(如下下圖)分送給部落客。 你想想,如果是你收到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精心製作純手工的盒子,是不是馬上大張旗鼓,拍成影片、照片甚至po上密碼,再寫一堆驚喜的讚美文,以召告天下呢! 就這樣這些雀屏中選部落客的粉絲門,也隨之起舞在網上buzz了起來。這一個首發的活動,替後續2,3階段打下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目的在吸引大量網友上 官網 以瞭解更多影片的細節。他們開始在實體世界做宣傳,導引消費者進到官網去查看。首先,製做了數千把長柄萬能鑰匙(skeleton key),柄上是一顆四孔的鈕釦,這就是片中主角用來開啟第十四道門的鑰匙。行銷公司將這些鑰匙分送到全美10個城市去並附上海報及官網上看短片的密碼(下圖)。 另外在戶外製作一些大型主角看板跟影片(下圖),有部份還可以互動,讓路人在螢幕前把自己的眼睛的圖像也換成鈕釦(下圖一) 與Nike合作生產了3000雙球鞋-Coraline Dunks(下圖)送給影迷,只要上官網看影片取得隱藏的密碼,就有機會得到這雙限量版的鞋子,這鞋上也加了一個跟本片有關的鈕釦 以上這些限量的東西,不但引起話題,也因為稀有性,有些網友直接po上ebay拍賣 第三階段則進入到傳統電影行銷的方式-大眾傳播。有Trailer(本文...

KKbox + Shazam 的完美組合

KKBox改變了我聽歌的模式。開始海量的收歌,想聽什麼就去找,什麼都聽,新的、舊的、國語、英語、日語、古典、爵士,葷素不忌、囫圇吞棗,也不管會不會消化不良,一個月149,會抗議的應該只有容量越來越小的"我的D槽" 電腦聽一聽,離線後用iPhone聽,繼續搖頭晃腦。歌單備份方便的不得了,最棒的是,還有同步的歌詞。聽順耳了,再去買CD收藏。算一算,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比以前直接買CD要高得多了 KKBox的另一個好伴侶,就是iPhone的《Shazam》。這個神奇的軟體,可以幫你找出,你現在聽到的音樂,是什麼歌名、誰唱的、那張專輯、封面的照片、Youtube的MV、此人的生平、出過那些專輯,這一切,通通一次給你。你要做的,就只是打開《Shazam》(下圖),將它對著音樂的來源12秒,不管是家裡的電視、收音機或路邊的商店,通吃。再上到KKBox,輸入歌名,下載收藏就行了。 話說,那天重看敗犬女王電影-BJ單身日記。以前看的時候,對片中的歌曲,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這次卻發現有許多好歌,就算之前聽過也忘了。 片頭一開始的《All by myself》,『When I was young,I never needed anyone,and making love was just for fun,Those days are gone',堪稱敗犬之歌代表作,Renee Zellweger這小妮子實在太可愛了,這樣的真性情,我喜歡。 這首歌是由Jamie O'neal所演唱的版本,原唱是個男的Eric Carmen,他也是詞曲創作人,所以算起來,這是首男生的歌 另外一首片尾大結局,由Van Morrison所唱的《Someone Like You》,也很好聽。配上女主角在片中,只穿件小褲褲抓件大衣,就狂奔出門找尋Mr. right,最後在雪中與男主角擁吻的畫面,點出這首歌-「對了,你/妳正是我要找的那個人」的含義 Van Morrison - Someone Like You I've been searching a long time For someone exactly like you I've been travelling all around the world Waiting for you to come th...

好萊塢的行銷把腦筋動到手機上來了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電影一向是個大事業,對好萊塢而言更是如此,但即便是這樣一個全球化的產業,在面對數位電子化的衝擊時,也不得不另出奇招 近幾十年,特別是近幾年,網路跟儲存設備的日新月異,讓好萊塢吃了不小悶虧跟苦頭,片子還熱騰騰的在院線上映,網上就已經可以BT下載!! 做到幾乎"全球同步發行"的地步。 今天在iPhone上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免費軟體《vSnax》,是一個類似看美國電視的軟體(註),頻道有限大約只有15個,每個頻道有十數個每日更新的短片,片子都不長只有幾分鍾。其中有幾個滿有名的頻道-CBS NEWS / Discovery / 動物星球 / CNET還有BOX OFFICE,一個專門播電影預告片(Trailers)的Channel,用iPhone透過wifi看還滿流暢的 軟體雖是免費,但卻有"電視"廣告! 原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過透過這個軟體倒是啟發我去瞭解電影怎麼運用手機來做行銷? 電影公司為什麼要在手機上做廣告宣傳? 有什麼是手機比電腦或電視更具有優勢的地方? 理由很簡單,就是手機可以做大部份電腦能做的事,還能帶著趴趴走! 手機可以上網又可以隨身攜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GPS衛星定位的功能。跟男/女朋友逛街累了,還在傷腦筋怎麼安排下一攤節目,如果你還必須跑回家開電腦或看電視,那就遜掉了,這時候拿出手機上網找找有那些好看的影片,查查網友的影評,看看預告片,再透過"around me"的功能就可以把離你最近有在上演這部片子的戲院及時間告訴你,順便還可以網上訂票,一次搞定,是不是方便又省事。 除了比較被動在網路上提供上列的服務之外,電影公司更希望能夠誘使觀眾進到戲院來看,因此在上映前就設計一連串在手機上的行銷活動,下面是幾個我找到的好萊塢的例子 看過《 鷹眼 》Eagle Eye嗎? 這是一部講述無所不在隨處被監控的電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接到一位不知從那冒出來的女性打來的電話,如果沒有按照指示去做,就要倒大楣了...,下面是預告片,有興趣可以看看,跳過也無妨因為不是我的重點 電影公司設計了一個手機互動的活動,先在網路上投放Banner ADs,參加者有機會獲得1000美元的購物卡。這活動要求參與者輸入手機號碼才能參加抽獎,另外也會詢問以後是否願意收到電影公司發的簡訊,之後你就會接到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