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客座文」標籤的文章

《行銷解密》相機要賣給以為自己不需要的人

自從手機的相機畫素跨入百萬等級之後,我們對於『拍照片』的時機,從此有了新的定義。已經不是過去的講究美景、氣氛、有特殊紀念意義時,才搬出相機,對著大夥兒說『來,笑一個,一、二、三』喀差~,如此的慎重其事,而演變成『愛怎麼拍,就怎麼拍』的心情,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想記錄,就拿出手機拍攝的新文化! 也因此,專業相機品牌的競爭者,從過去的旗鼓相當,至少都在同一個水平下競爭,一下子蹦出一堆過去完全不在競爭範疇內的對手來搶食大餅。而且,相機原本專業、耐用、好品質的優勢,在這群毛頭小子的攪局之下,反而變成笨重、麻煩、不便利的包袱,尤其消費型數位相機被啃蝕的最為嚴重。 面對這樣的局勢,品牌可以有什麼因應之道? 以下文章由《愛睿客》所撰寫,從一個創意人的角度,對品牌提出行銷的新解法:( 原文出處在這裡 ) 作者:愛睿客 你上一次拿相機拍照是什麼時候? 智慧手機的輕便隨身、畫素提高、能即時連接網路,還有各種美照APP,造成相機銷量萎縮,早不是新聞。除非相機業能在短期內能推出殺手級應用,否則衰退趨勢必無法逆轉。 若等無相機原廠研發的新應用,大勢又不可逆,除了推出殺到見骨的大折扣,來剌激銷售減輕災情外,其實,還有其它方法可以緩和頹勢。這是寫這文章的目的——即使逆風,專心做對消費者有意義的事,仍有可為。

品牌發展的挑戰,往往來自於內部

▲圖片來源 gettyimage 話說多年前,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我成為了ㄧ個“神奇”組織的品牌園丁,這個組織為什麼神奇?因為園丁的成員,各個大有來頭,報上名來會讓大家倒退三步立正站好的那種(大家長是台灣品牌教父施振榮先生,其他成員都是國際企業CEO級人物,我當然是裡面唯一的濫竽中的鼻屎),這個組織除了成員很顯赫之外,她有一個偉大的使命『要協助台灣的企業建立品牌,邁向國際』。 經過了這些年,我除了掛名叫園丁之外,一根草、一株花也沒貢獻過,不過倒是因此之故,參與了經濟部七年一期『 品牌台灣發展計劃 Branding Taiwan 』的一部分,替外貿協會TBM全面品牌管理人才,以及一些受輔導企業上課。 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一些品牌管理顧問公司,才更清楚知道企業在建立品牌的過程中,是有不少政府資源可以利用的,Branding Taiwan就是其中一個。從最簡單的上課,咨詢,到輔導品牌建立…,包山包海都在這個計劃的範圍之內。企業不善加利用,實在有點可惜,也才不枉我們繳了這麼多稅啊!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深入了解『品牌輔導』到底在做什麼,我找了一家熟識的品牌顧問公司『 利渠通商Nichecurrent 』,請他們貢獻了一篇品牌輔導的文章。 以下文章由『利渠通商總監張偉先生』撰寫,沒有贊助,我也沒有好處,只是源自對品牌的熱愛!(小小園丁的苗在心中發芽) 品牌活化 尋求協助 2011年6月的午後,「廣達香食品」新莊總部會議室裡,十幾個人聚精會神地討論著這個資深品牌應有的品牌個性。日據時代創立的廣達香,走過80個年頭,原本經營肉品買賣,為增加品項,創辦人廖心廣特地去學作肉鬆,酥香味美的肉鬆,口碑很快就傳開。 4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多半還記得這懷念的味道,然而新世代族群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都和前一代有了明顯的不同,消費者多選擇方便的即食產品,以致於罐頭類產品市場逐漸萎縮,廣達香必須決定如何因應。此外,對消費者溝通不足使廣達香於年輕世代中認知度較低,甚至有網友聽到「廣達香肉醬」時驚呼:「廣達居然有出”香肉”醬」。於思索解決之道時,直覺就是品牌的年輕化,並將目標族群設定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著就是換新包裝、搞文創,但此舉是一把雙面刃,取悅年輕族群的同時,可能也讓既有顧客們感到疏離。

客座文:品牌總監口袋裡的36個妙計之一《越級單挑》

這是一篇我的夥伴《愛睿客》寫的文章,身為4A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級人物的他,在 闊別一年半之後,再次搖起筆桿要跟大家分享『創意,要如何才能迎合新時代的行銷』,而且打算以系列文、大部頭的方式呈現,一共36計,一次只深入講解一種方法,針針見血、拳拳到肉。在徵得他同意後全文轉載“首部曲”如下: 原文出處在這裡 。  作者:愛睿客 新朋友請務必先服用— 品牌總監口袋裡的36個妙計之開宗明義《用力擁抱鄉民吧》  1/36關鍵字:找出品牌/產品足以越級挑戰的實力,鄉民肯定會瘋狂傳誦!  《單挑》當成天字第一號妙計,倒不是它一定比其它妙計更重要什麼的(也許對某些品牌是的),而是最近受到撲天蓋地的某品類廣告的影響,待後述。  讓品牌/產品勇健的去越級挑戰,先吸睛再吸金這招,一般較適合用於消費者因功能強大而下手購買的商品。雖說是它功能強大,但又多半與競品間的差異不大,單靠演繹功能的電視廣告,真不容易讓更多消費者記住你。  若能將產品以巧妙的、具娛樂效果的、最好是前所未有的形態去越級比拼到極致,自然能在鄉民腦袋裡深烙下無比鮮明的印記,讓更多買主還可以跟朋友說嘴老半天,正是這越級單挑成功後的甜美果實! 

客座文:15影展是拍給和青春掰掰的人看的

我也跟上時髦,po起客座文來了。這是一篇我的夥伴《愛睿客》寫的文章,他是一位4A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級人物,最近也開始搖起筆桿,以他十數年浸泡在廣告界的功力,書寫他眼中所看到的廣告。徵得他同意後全文轉載如下。 原文出處在這兒 。 作者:愛睿客 繼Asus、全家便利店在YouTube上推出主題影片,上市15年(有這麼久囉?沒想到)的多喝水,也在線上推出了"15影展"。可喜可賀啊!似乎同時間大夥都看重社群傳播的威力,從架官網、搞活動網頁,進(化?)到開設專屬線上影音頻道,對成天黏網看影片的人來說,有更多高製作品質的影片入列,讚! ▲陽光好正、海水好藍之噴嚏人

關於愛,我想說的是…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這是常在我網誌中出現,遠渡重洋嫁給老美的小姨子寫的一篇好文章,分享給大家。 作者:Yaoyao Wei 也許是因為年紀越來越大,也許是因為平日子女不在身邊,每次回台灣陪父母過年,如何處理後事是母親必聊的話題。住在鄉下,死亡仍以守舊的方式進行。請師公引渡亡靈,代客哭喪的孝女白瓊,坐在發財車上沿街放送悲傷。中式鑼鼓陣,西式鼓號樂隊,一群穿著俗艷制服的男女吹吹打打,為亡靈開道。尾隨在後的是披麻帶孝的家屬,捧著黑色相框中的死者遊街道別,儼然是入土前最後一場變調的嘉年華。 母親每次看到行經門前的隊伍,總會這麼說:「千拜託萬拜託,哪天我死了,絕對不可以把我弄成這樣。」近幾年,她化被動為主動,提前為將來沒有心跳與呼吸的軀殼決定回歸的方式。一開始說要火葬,然後把骨灰撒在她跟父親每天早上健行運動的獅頭山。沒多久又改口說要樹葬,每年的忌日,我們就去幫她澆澆水,跟她說說話。去年過年她再度改變心意,說是看了一篇報導才知道很多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連插管都不會,因為沒有實體(或者該說屍體)可以練習,所以她決定將遺體捐給慈濟大學醫學系,當作醫學院學生的大體老師。 吃完年夜飯,這個話題的熱度顯然還沒退去,她很認真對我說:「妳幫我上網查査,要辦哪些手續才能捐贈遺體。記住,這件事一定要照我的意思做。」忽然她好像想起什麼似的,轉頭對坐在身旁、從頭到尾一句話都沒有的父親說:「你覺得這樣好嗎?」一向不善表達的父親出乎意料用帶著江浙腔的台語說:「我會嘸甘哪。」母親想都沒想,一句台語「你臭屁!」頂了回去。我拿起遙控器調高電視音量,希望無聊搞笑的農曆春節特別節目,能掩飾空氣中的尷尬。 我不想聲援父親。就當是對他一輩子嚴肅寡言,年過八十才學會表達感情的小小懲罰。我也不忍數落母親,荒廢經營將近半個世紀的感情,要她如何輕聲細語回應。 愛,像一件忘在箱底的衣服,失色走樣,挖出來時才記起當年喜歡到捨不得脫下。 第一次聽到I love you時,車子正行經連接奧克蘭與舊金山的海灣大橋(Bay Bridge),夕陽傾洩在舊金山的玻璃幃幕大樓,亮得讓人睜不開眼睛。我半瞇著眼,在過去的經驗裡尋找回應的方式,才發現母語的我愛你這三個字有多陌生。沒聽過我的父母對彼此說過,也不記得父母曾經對我說過,至於過去的情人們,不是喝酒壯膽後,囫圇吐出的一團聲音,就是認為這種表達肉麻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