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原來如此」標籤的文章

行銷是門藝術還是科學?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 我剛開始工作時,跟別人介紹『我是做行銷的』,話,雖說的很大聲,但其實我心裡並不那麼確定,我真的會行銷! 因為她不像英文也不是程式,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還有檢定可以測量你的程度。如果真要比喻,行銷,會是種屬於『贏家說了算』的領域,你要怎麼解釋,都行!有時候一個破爛玩意兒,隨隨便便做,它卻大賣,但有時候明明很看好的產品,用盡全力、使上所有自己會的招數,卻慘遭滑鐵盧,連我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所以,私底下常跟朋友說這是個『打嘴泡的行業』。那時候,我覺得行銷是門藝術,需要創意的天份。 工作了幾年後,終於有一種讓人比較踏實、比較科學的方法出現,她叫CRM(顧客關係管理),她畫出了一片美景,她說『她可以了解一個顧客終身價值,根據過去的消費紀錄與往來互動的結果,掌握在最適當的時候,主動提出他最需要的產品,甚至客製化的服務』,而且有一套嚴謹的做法與步驟。 例如: RFM模型 ,可以將顧客分級,然後區分誰最忠誠、誰是奧客、誰最有潛力、誰可以置之不理,再針對不同的顧客群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減少行銷預算不必要的浪費。這一切可不是打嘴泡,而是有一堆數據,統計分析的結果。那時候,我覺得行銷也可以是門科學,需要清楚的邏輯思考。 我以為CRM上身,從此就天下太平,可以躺著作行銷,原來是我太傻,太天真!

用iPhone! 先解我對iPad的渴。

不只夏娃難敵蘋果的誘惑,我也被Apple的一舉一動耍得團團轉。我跟大部份人一樣,第一時間對於 iPad 發表會上的內容感到失望,但才一會兒功夫,內心的小惡魔又開始召喚,想像未來在iPad上看雜誌,是如何美好的一件事!!這個始作俑者,喚起我想像的就是下面的這個影片。 這是Sports Illustrated針對平版電腦,發表的未來電子雜誌,它呈現出一個到目前為止最完整的樣貌(另一個很酷的 示範在此 ),忍不住要說一聲「電子雜誌就該是這個樣子啊」。 我一直覺得電子書,對我比較有可能轉換閱讀習慣的部份,在於報紙、雜誌,而不是書籍。因為我感覺不到有太大的誘因來改變我的習慣,我不會因為書本文字數位化後,讓我更愛看書(或更願意掏錢買);但報紙、雜誌不同,可以在每次零碎的閱讀時間裡完整的讀完一個文章,即使只是瀏覽、翻閱也覺得完成了一件事,對我這種沒有文化深度的俗人來說,這點很重要,我會願意花些小錢在這上頭,沒知識總得長見識;而且,這兩類媒體比純文字為主的書,更適合多媒體。這時候,有個可以大量儲存、有資訊連結、輕巧、方便攜帶、又是彩色又有飛來飛去的影音多媒體特效的iPad,再加上太方便的線上商店Apps Store(小心花錢一樣無障礙),能發揮觸控面版特性的軟體,就等於擋不住的吸引力了。 我看電子雜誌有六年的時間,一直都用 Zinio 看。Zinio只是將雜誌原原本本的整個掃瞄進系統,讓它可以呈現出如完整你看到雜誌的樣子,再加上超連結、偶爾穿插個影片檔,再加上翻頁的效果,在電腦上呈現(下圖、下下圖),一晃眼六年過去了,它呈現的方式卻一直沒有進步,但或許也因為刻意仿真,降低閱讀經驗轉換障礙的出發點,反而限制了這一代電子雜誌的樣貌。 上圖:最新的商業週刊No.1162期 2010.3.1版,這是瀏覽雜誌跨頁的樣子,這樣是沒辦法閱讀的,因為字太小(除非你的螢幕超大),需要閱讀時按兩下可以放大(下圖) 但這樣的呈現方式,讓我常常忍不住的想翻頁,整個區域放大的方式也很笨拙,讀文章時必需不斷的上下左右移動才行(這樣你就知道為什麼當我看到這個Demo時,會喚起我心中的小惡魔了吧) iPad何時上市? 還沒個影子。那天,我手癢花錢下載了GQ雜誌的 iPhone版 (iTunes連結),想嚐鮮體驗一下,前iPad時代,1.5代雜誌電子化後的樣子。結果,感覺還不錯哩!(以下的一堆圖) 上圖:手機打橫時...

新年到,大公開-我的資料整理術

圖片來源: gettyimages 我的朋友問我「網誌上寫的案例資料都從哪來?」,在此新年前夕決定來個「我怎麼整理、用那些工具以及資料來源」的大公開。 我固定用的工具其實很簡單:Google快訊/Google閱讀器/Evernote/Delicious,它們各自的功用分別如下: 1. Google Alert快訊 (廣度的收集): 是我收集資料的源頭之一,因為從茫茫網海中如何找到想看的資訊,除了勤拜Google大神之外,Google快訊幫了我大忙。搜尋資料久了,想看的主題大概就那幾類,我輸入了幾個我關心的諸如社群媒體/social media/facebook…中英文的關鍵字(中英文會找到不一樣的文章)、設定資料是新聞或網誌的類型/發送給我的頻率跟一次發送多少篇文章,這樣就OK了,等著收mail吧! 不用怕沒有資料,只怕多到吐,讓你覺得「收集了卻沒看!!」給你自己帶來壓力。 2. Google Reader閱讀器 (深度的收集): Google快訊幫你從不特定的來源收集你想看的內容,Google 閱讀器則是幫你從固定的來源收集最新的資料。一旦搜尋到或是從google快訊上讀到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覺得這個網站的內容是我喜歡的,我就會訂閱她的 RSS ,訂閱後只要這個網站一有新的文章就會自動傳送到我的閱讀器上(網上有許多免費的閱讀器,我用慣了google)。以下是與行銷相關,我覺得值得固定收看的網站RSS,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服用。(我的網誌也有 RSS訂閱功能 喔) 行銷廣告類 Advertising Age - Latest News http://feeds.feedburner.com/AdvertisingAge/LatestNews (英文) 美國行銷/廣告/品牌/活動的資訊來源,資料相當豐富,有些文章過了賞味期就要收錢才能看,所以看的動作要快。 米蘭數位部落格 http://medialand.com.tw/blog/feed.asp?cateID=21 (中文) 台灣知名的線上廣告/網站設計的Agency,有許多線上案例分享。 kleinerfisch's http://www.kleinerfisch.com/blog/rss.xml (中文) 廣告人賴治怡的部落格,這裡可以找到許多世界級的作品跟廣告創意人的介紹。 The Inspiration R...

你,穿制服,請勿吸菸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中午照例去7-Eleven買杯拿鐵解癮,我結好帳正在等店員幫我做咖啡的時候,有一位頭戴安全帽的青少年進來,對著店員說要一包Marlboro,那小姐一臉尷尬的說「對不起,你未成年,我不能賣給你」,「那我給妳看證件」那少年手伸進書包,拿出皮夾正在翻找可以證明他已年滿18歲證件的同時,店員慌張地跑去找另一位正在冷藏貨架區理貨,看起來比她資深一點的店員「那一位學生要買香菸,說要給我看證件,可是他穿著制服耶」 這位比女店員大不了幾歲的店員很客氣的走過去對著男同學說「真的很抱歉,你穿著制服,依規定不能賣菸給你,對不起,不是不想賣」 那男同學聽完只好悻悻然的走開,我望了他一眼,才知道他穿著某高中的制服,行動似乎不太方便,走起路來有點一拐一拐的,望著他背影,我怎麼有股哀傷的情緒(畫面跳轉朱自清的《背影》) 我問店員「現在規定這麼嚴格啊?」,「是啊,被抓到要罰3萬元」,「要吸菸還真麻煩,還好,我不吸菸」,那店員可能心想「拜託,這位大叔你都幾歲了,那會有這方面的困擾」 吸菸不是什麼好事,執行嚴格一點也是對的,我絕對贊成。只是,不只用年齡,還用有沒有穿制服來決定能不能賣,對店員的執行應該會造成困擾吧! 如果有一位同學平常都穿著便服來買,你也認得這顧客,有一天他改穿制服來,這時候你賣不賣? 那不就像《楊布打狗》一樣,「衣素衣而出,衣緇衣而返,其狗不知而吠之,楊布怒,將擊之...」 總之,製造越多的麻煩跟不便就會降低買菸的動機,這也難怪現在7-Eleven菸架上的圖片,不是一張張清晰精美的產品照,而是一個個爛掉的黃板牙跟爛掉的肺,看了都令人倒胃,所以能不抽,還是免了吧! 別說我是胡思亂想,我上網Google還真發現有 類似的案例

漁翁茅屋 蝦子跳 蟋蟀叫

最近同時在看好幾本書,走到那裡就看到那裡,《 鹿男 》放在書房,客廳是《 暮光之城 》,《 刺蝟的優雅 》則陪著我入睡。不要問我為什麼這樣安排,因為我也不知道,只是隨性拿起就開始讀了。我是家裡最不愛看書的人,所以買什麼書,有什麼書都不用我煩惱,只消從書架上隨便抽出一本,問問這本好不好看就行,因為不好看的通常看過的人自己也忘了內容,所以還能說出「這本不錯」,就表示看了不會讓人想睡覺 這三本書講的是不一樣的背景,一本是發生在日本的奇幻神話,一本是美國小鎮的愛情故事,一本則是法國上流社會透過兩位女性的眼睛看這虛假的世界。所以一會兒還在日本奈良的東大寺,思索著誰是狐狸誰是老鼠的使者;一會兒又到了陰雨綿綿的福克斯鎮,好奇貝拉什麼時候才會發現愛德華是個吸血鬼;入睡前又換到巴黎葛內樂街7號的豪宅去,看一老一小明明熱情澎湃,但如何刻意低調偽裝,冷眼旁觀看世界 這樣的閱讀方式還滿有趣,有點像自己在內心演連續劇,有好幾檔同時上演,想幾時開演就開演,想留待下回分曉就自己暫停,完全沒有一個小時或章回的限制,比超級管家的MOD還酷。在這樣隨性跳躍的過程中,發現書中有個有趣的共同之處,《鹿男》跟《刺蝟的優雅》一個日本一個法國,竟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作古的日本老人-松尾芭蕉 我之前並不識此人,也不知他是何方神聖,這個名字在《鹿男》書中只出現了兩次,寫的還不是全名只寫了『芭蕉』兩字,要不是那天在《刺蝟的優雅》書中又再一次看到這名字,還以為只是個水果,也不會有興趣想進一步瞭解 松尾芭蕉 (1644-1694)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俳句詩人,人稱俳聖,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到維基百科,瞭解他的生平 有趣的是Google之後才發現,原來李登輝說的,想要 去日本走一趟《奧之細道》 就是芭蕉翁當年的文學之旅路程。1689年從江戶(東京)出發以徒步跋山涉水往北到日光、黑羽、松島、山寺、最上川等地,向西沿著日本海往南通過新潟、富山、石川、滋賀縣最後到達岐阜縣,歷時5個月,約走了2,400公里,後人按圖索驥就包裝出《奧之細道》的商業旅遊行程 《鹿男》一書中講了許多日本民俗的故事,有一段挺有趣的,是關於描述貪睡的諺語(奈良睡破產)的由來,書中提到「春日大社的鹿,現在仍被視為保護動物,非常珍貴,古時候更被視為偉大的神鹿。很久以前,連官員遇到神鹿時,都要下車趴在地上迎接。殺死鹿是滔天大罪,兇手當然免不了死罪,因為鹿是神的使者,...

注意! 發財樹就在你身邊!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我有一個跟女人珍藏鞋子一樣的櫃子,只是裡面放的不是鞋子,而是3C用品的盒子,不知道為什麼捨不得丟,總以為有一天淘汰換新的時候可以上網賣掉,有包裝盒價錢會好點,但好多年了,不但一樣東西也沒賣,還上網買了一堆東西,盒子因此越積越多 光Notebook的盒子就有4個,又是MP3,又是照相機的,大大小小數十個疊得比人還高,有時候櫃子打開,盒子還會不小心崩落下來,說明書保證書跟光碟都分別完整的保留在盒子裡,甚至連包裝產品的塑膠袋集線帶都沒丟,如果東西淘汰了就再裝進盒子裡收起來,家人說我有毛病,一方面念舊的淨留些沒用的盒子,一方面又喜新的一直換新的"玩具",卻也沒阻止我繼續犯刑下去,後來索性把一些有趣的東西,放在客廳的櫥窗變成展示品了,也算是物盡其用,為自己開啟脫罪之門,好繼續匪類下去 有一陣子不但3C產品多,手錶也裝了一抽屜,機械、石英、電子錶應有盡有,朋友每次跟我見面看我戴不一樣的手錶,他說「你有喜新厭舊的傾向,因為報上說一天到晚換手錶的人只喜歡新鮮的玩意兒」,我一度也以為搞不好真有這回事,後來卻發現其實不是,雖然有些東西我不停的換,但有些東西卻用的出奇的久,原來這是有原因的 已經記不得是多少年前,這位朋友也幾乎斷了聯絡,也記不得是什麼場合或是時機收到這個禮物,一個綠色的皮夾,裡面還有一張民國76年100元的紙鈔跟一枚楓葉金幣,因為放在皮夾側邊的零錢袋裡完好的留著,現在拿起來看還跟新的一樣,朋友當初說新的皮夾要放著錢這樣才會聚財,所以好人做到底,不但送皮夾還附贈鈔票跟金幣 說來這皮夾也不是金剛不壞,用了十幾年光脫線分離就發生了好幾次,沒拿去原店裡修,只用最傳統的強力膠跟燕子夾,發揮我做模型的手藝,用根牙籤塗上膠水,再用夾子固定,就這樣一路挺過來了,說也奇怪雖然好幾次想換個新的,但最後還是繼續用著沒有淘汰它 這皮夾還有一個"最佳伴侶",另一個朋友送的錢夾,這位朋友很有趣,年齡小小,品味卻不凡,戴著Cartier的三環戒,開輛Austin Mini Cooper,他見我對他用的錢夾很感興趣,隔一陣子後沒來由的他說「這個送給你」,買了一個跟他一模一樣的錢夾給我,這一用也快十年了,真是耐,夾再多的錢也沒變形,到現在就算只夾一張鈔票,也還能牢牢的夾著不會掉(想想應該是我的錢不夠厚到把它撐變形吧,還真丟臉) 有朋...

關於蚊子,達爾文請告訴我是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上帝創造蚊子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昨天半夜突然閃過的念頭 2月下旬的台北攝氏25度,已經開始換穿短袖了,生目珠來好像沒遇過這種狀況,想不到"金融海嘯"也會影響氣候?! 這樣的天氣還算適合睡覺,早早上床躺平,就在我呈現半昏迷時,一架蚊子飛過來,像DVD開場時的杜比音效一樣立體,由左到右越來越越靠近,越來越響亮。不知道是不是老了的現象,竟然這樣淺眠,一架蚊子就可以把我喚醒,想當年做兵時睡在長條板凳上也不曾掉下來的穩定,到如今竟不敵一隻蚊? 人退化了就是這麼衰,要入睡很困難,睡前得看大部頭的書、戴耳機聽樂音(千萬不能聽李宗盛,跟著唱起來就沒完沒了)、偶爾還得打打電動、變幻千百種如瑜伽般的姿勢才找得到入睡的那把鑰匙(綜觀各種入睡儀式,要屬閱讀最是有效,特別是原文書生字越多越好,老祖宗的智慧不就告訴過我們「書中自有瞌睡蟲」嗎?);但要從休眠轉換成開機,卻只要短短的幾秒鍾,馬上跟沒入睡的狀態一樣,小時候會有起床氣,現在醒了也氣,氣自己怎麼如此清醒,又得再折騰一輪才睡得著 就在我像烤乳豬一樣不停自我翻轉的過程中,腦子也不得閒,竟然想到了達爾文?? 想是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前幾天在讀林肯跟達爾文的故事,兩個人相隔百年卻在同一天生日,都是2/12生,還跟我同星座真是與有榮焉。 偉人們憂國憂民,想的是生命的起源,而我也在想,想的是這該死的蚊子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真想問問達爾文,這樣劣等對世界沒什麼貢獻只會傳染疾病的生物怎麼還沒絕種? 還是它們有部份已經突變成德古拉 Dracula? Anyway,管它是什麼,我最想一巴掌呼死那隻蚊子,老眼昏花行動遲緩的我可惜沒有成功! 前一秒還在批評這生物之低劣,後一秒只能感嘆其飛行美技,總在我達陣前的0.01 秒迅速起飛,就這樣大戰幾回後投降放棄,腦中尋思的是要全面提昇軍備,明天一早非得去弄個電蚊香不可,這時候只能改變戰略,出個"掩耳盜鈴"的奇招,以肉身抵擋蚊子機,獻出雙手雙腳蒙著頭睡 過會兒我人是睡著了,可神經還醒著,可想而知我的手腳滿是被炮轟過的包包,奇癢難耐,不需醒著手自然就抓了起來,抓著抓著又醒過來了,不停詛咒這死蚊子「妳吸就吸啊,幹嘛還留下令人發癢的口水」 突然想起小學的時候,美國的親戚每次回台會帶些新奇的玩意兒,有一樣我一直印象深刻,...

這個題目你答對了嗎?

昨天第一次看張小燕主持的 百萬小學堂 , 學到了兩個東西, 這節目的問題都只有小學程度, 但有時可別自以為都會, 往往還錯的離譜呢 第一題: 以下那一個英文文法是對的 A. on Monday morning B. in Friday evening C. at Saturday noon 第二題: 請問"黃" 的部首是? (想好答案再繼續往下看解答) 答案分別是: A. on Monday morning 跟"黃"部, 別驚訝, 我還特別去查了英文文法書跟國語字典, 文法書是這樣寫的: on for days and dates. We say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 but on Monday morning. In spoken English we often leave out on before days. So you can say: I don't go out on Monday mornings. or I don't go out Monday mornings. 至於黃的部首就是黃 不是草部, 另外黃部還有一個字-黌 讀音 紅 是學校的意思 如果你都答對了, 別驕傲, 因為你只有小學程度; 如果像我一樣連小學都不如! 那就..., 不過至少我還肯去查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