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9的文章

即溶咖啡大戰,雀巢用「聰明的選擇」迎戰星巴克

星巴克以咖啡巨擘之姿,一腳踏入即溶咖啡市場(詳情請看 我的網誌 ),把安穩沉睡中的雀巢攪醒,我呢,則在旁納涼觀賞這場難得的戰役。 雀巢選擇用價格來應戰,不令人意外,但做法有點笨。 先來看看下面這段影片 影片大致翻譯如下: 「最近常聽到有人談論即溶咖啡,那是因為有一個之前不生產即溶咖啡的人,要進入這個市場,所以才吵得沸沸揚揚。身為即溶咖啡的發明者跟領導品牌,我們也有些話想說,決定來個從咖啡豆、產地、研發、製程跟價格的抓對比較,發現沒? 除了製程有一點小的區別外,雙方都一樣優秀,且慢! 我們的價格一杯只要17美分,而他們卻是我們的四倍!! 為什麼? 哦~ 因為他是星巴克!!」 看這廣告說實話我只有一個感想「星巴克的品牌比較值錢!」,卻感覺不到雀巢的差異在那。 再來看看雀巢怎麼跟消費者溝通這個想法。「好咖啡不一定貴」,是這個 網頁 的核心概念。一堆這類訊息一再重覆,比如:設計一個試算表,算出你平常喝什麼樣的飲料跟喝雀巢即溶咖啡,在成本上的比較(其中的選項當然包括了Starbucks VIA);或是轉寄一封"警世"的信給你的朋友,告訴他們改喝雀巢才省錢;或是用不同的話表達雀巢才是「聰明的選擇」(下圖) 唯一我覺得比較有智慧的廣告是下面這個-「歡迎星巴克加入即溶咖啡市場」 星巴克VIA與一般即溶咖啡的價差不是普通的大,雀巢根本不需要大張旗鼓,說自己有多便宜,因為消費者不是笨蛋,無知到有這麼明顯的價差還分不出來,會選擇購買VIA,就絕對不是站在成本因素來考量, 重點是VIA的口感 。 雀巢一再強調她跟VIA一樣優秀,但這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因為雀巢從頭到尾都不敢提「星巴克其實沒那麼好喝」,而雀巢的品質如何,喝過的人應該都心知肚明,會被星巴克所吸引去的客群,自然就是對你品質不滿意的人,針對此點,雀巢卻沒提出相應的對策。 前一篇網誌我說「星巴克要在即溶咖啡的領域再切出一塊市場」,其主要目標對象並不是原本就安於喝即溶咖啡的消費者,讓他們多掏出四倍的錢,反而是 讓喝現煮咖啡的人"降級"進到即溶咖啡市場來 ,這群人為什麼要改喝VIA,因為比喝現煮咖啡經濟、因為方便、因為可接受的口感...。 這才是所謂的新市場 。 雀巢可以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 新增一個高品質高價的系列 ,因為已經有星巴克在前幫你教育消費者,把即溶咖啡可接受的價格帶大大的往上拉,就趁勢

面對M型化社會,星巴克的選擇-VIA即溶咖啡

注意到沒? 我寫的標題是-星巴克的選擇。 Starbucks在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包括賣漢堡的、賣甜甜圈的、連便利商店都參一腳來賣咖啡後,產品線一路從咖啡、咖啡豆、咖啡機、擴張到甜死人不償命的瓶裝咖啡-Frappuccino,在中國管這產品叫星冰樂(怪怪!!),進入一般通路的商店販售,可惜這是個大失敗。再加上不景氣跟收了全美600家門市的 衰退 後,除了買一送一的促銷,還能做什麼? 在今年,Starbucks要推出被喝咖啡的人普遍視為"退流行"、俗稱「三合一」的即溶咖啡- VIA ,這是一種品牌向下沉淪,還是力抗不景氣的向上提昇?! 品牌延伸策略是好是壞一直以來各有論述,沒有明確的定論,但,通常有一個共識就是,不論向上延伸,或往下擴展,對品牌的原始定位都存在著被破壞的風險,相對而言,平行發展的問題較小。往上,即便不成功,或許還有形象的利益;但往下,一旦失敗了,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Starbucks的定位在消費者心中,有其一定的地位,而且消費者對現煮咖啡跟三合一,從來就不列入同一等級做比較,這就像,如果《鼎泰豐》推出冷凍小籠包在菜市場賣是一樣的意思。Starbucks不是笨蛋,這道理她當然也懂。她選擇一步險招,要在即溶咖啡的領域再切出一塊市場。 "Not instant,INSTANT 不只是即溶咖啡" 就在前兩天Starbucks推出了第一波廣告,訴求-"你喝得出這是即溶還是現煮咖啡嗎?",特別找了嗅覺最敏銳的狗當主角。 《牧師、猶太教師跟騎師篇》,訴求-"他們分不出差別,那你呢?"。 兩隻新品上市的廣告之後,另一波誘導消費者到店裡試飲的廣告跟著播出,《10/2~10/5來店挑戰試試你能否喝得出差別》,在此期間來店試飲可以取得一個謝卡,下次來店時憑卡可以免費獲得一杯咖啡,購買VIA還有一美元折價的優惠。除了廣告當然也沒忘了運用social media的力量,這個試飲跟其它相關的訊息,同時也發佈在Starbucks的 facebook 上,通知超過400萬的粉絲參與。 《口感》是這次VIA的決勝點,不只是星巴克品牌所生產的形象,而是要做出一杯「跟星巴克現煮咖啡一樣美味可口的即溶咖啡」。大量試飲、盲目測試跟證言是正式上市前的主要活動,要

行銷快速回應的典範,澳洲沙塵暴事件

Source: theAge.com.au 第一次見到風與沙結合的威力,是在20幾年前的墾丁「風吹沙」,一整片沙佈滿了整座山,就像沙漠的奇景,讓生長在都市的我欣喜若狂,在沙上又躺又滾,又跑又跳,只把它當成特殊景觀看待,從不覺得這個大自然的力量會帶來什麼災難。直到06年在北京才見識到什麼叫「沙塵暴」。 早晨醒來一如往常的北京,無風無雨依然灰矇矇,但放眼望去整座城市卻像有人費心佈置一般,將黃沙仔仔細細地鋪滿了所有的道路,每輛停在路邊的車都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一律灰頭土臉,窗簷、臺階、車窗邊、任何能堆積的地方,都積了幾公分的沙子,當時我還搞不清楚狀況,怎麼一覺醒來世界全變了色,進了公司問同事才知道,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沙塵暴,只是我運氣好,一切發生在半夜呼呼大睡的時候,沒讓我"面對面"的撞上。 前幾天的澳洲也發生了70年來 最嚴重的沙塵暴 ,但這不是我的主題,而是"明天過後" 企業對這個事件怎麼反應 。 隔天報紙許多企業不約而同,針對沙塵暴的主題刊登廣告,這些品牌的反應還真快!! Visa卡用一張佈滿塵土的照片,手指在後車窗上寫出一個大大的go,提醒消費者洗車時別忘了Visa卡。簡單明瞭,又跟Visa今年的主題go.結合,是這次事件平面廣告裏,我最欣賞的一個。 其它的廣告稿,基本上都大同小異,以橘色為基調,塵土風揚的天空為背景,加上產品特性訴求。聯合利華的奧妙Omo洗衣精-別因一粒砂而絕望。 莊臣穩潔-台灣已經被對岸同化變成威猛先生Mr. Muscle了。 同樣是清潔用品Viva,跟穩潔像是雙胞胎一樣的構圖。 Telstra-是時候該打電話給老媽了(澳洲電信商)。 速霸路-任何天候路況都難不倒它。 碧蓮去漬霸。 Bankwest-換個角度樂觀面對 品牌要在一個晚上,因應一個天災事件完成一個廣告稿,還能不戲謔、不矯情,又能夠跟原品牌定位風格相吻合,在第一時間做出判斷,快速反應,了解整個大環境的氛圍,避免落入「發國難財」的印象,對行銷人而言,這絕對是一大挑戰。

帶星巴克隨行卡出門? 遜! 帶iPhone出門? 酷!

連續四篇相關網誌,我的部落格都快成iPhone專區。實在是因為它的商務應用太精彩,不寫不快! Starbucks Card Mobile 是星巴克最新的軟體,主要功能就是《隨行卡》。用這個你就可以查餘額、買咖啡付錢、加值、享受優惠、查交易明細,跟真的隨行卡一樣,只是從一張塑膠卡,變成iPhone上的一個軟體。 它運用的是二維條碼 QR code 技術(下圖)。一開始將隨行卡的編號輸入就行了,要結帳付錢? 只要店員拿著掃瞄器對著手機上的QR Code一掃,就完成了結帳動作,自動更新帳戶餘額;如果錢不夠,還可以加值(下下圖),也可以設定自動加值的條件,例如:每天上午10點查詢一次餘額,若低於10美元,就自動加值20美元...。當然得先建立信用卡的相關資訊,才能完成動作。 隨行卡有的優惠,這軟體同樣適用,甚至為了鼓勵使用,條件還更優惠。要把iPhone當作付款工具,對企業或是使用者而言,這中間有一些風險必須小心,官網上有一些 Q&A的說明 ,我就不一一解釋。 目前這個功能還只在試驗階段,僅限北美某些星巴克有這項服務。我看了使用者對軟體的評價,有意見的人,大都集中在手機"無法登入"的問題,也就是你從手機上看到的資訊不是最即時的,但這並不會妨礙交易進行,其它部份的評價都頗高。 以前看到以QR code做為付款工具,多跟電信業者綁在一起,進行某項交易後,從你手機帳單裡支付,像星巴克這樣獨立完成一套金流作業的,比較少見。這試驗是個好的開始,我相信許多企業都在看它執行的成效,再修正跟進。 這功能如果跟我昨天寫的 foursquare 結合在一起,消費記錄就能補上了,距離理想的商務功能又向前邁進一步。 看完連續四篇iPhone無所不能的網誌,有讓你腦中出現一片美好未來的景像嗎? 有興趣的,我們找時間私下聊聊吧!! PS. 另一個星巴克軟體 mystarbucks 跟這個可以配套使用。mystarbucks主要功能,是找尋最近的starbucks、客製你的專屬咖啡,大杯冰拿鐵去冰少糖加肉桂不加奶油...,隨你高興怎麼配。特製的清單交給店員,或是傳給你的朋友,讓他上班路上順道買一杯,她就能如你所願的完成你要的咖啡了。

顧客忠誠計劃在iPhone上露出曙光!?

不是我愛寫iPhone軟體(因為有人抗議我最近老寫iPhone的東西),是因為昨天寫的 Micello ,引發我的想像-「如果iPhone可以紀錄你人在那裡,可以找商店,那再加上消費記錄? 不就是個簡易版的《顧客忠誠計劃Loyalty Program》平台嗎」? 結果,還真讓我給找到了!! 顧客忠誠計劃以白話來說,就是「鼓勵顧客經常光顧,設法讓他/她成為忠實客戶的過程」。別說這名詞你不熟,因為每個人一定都有這類經驗,「拿過集點卡吧! 刷卡紅利換贈品! 金卡變成白金卡! 或是憑券消費享折扣...」,這些都是忠誠計劃的一種,「咦~ 這不就是會員制度?」,是的,那些博士們喜歡創造名詞,創一個包山包海,通通涵蓋才能顯出他學問的名詞!! 庶人們越是聽的霧煞煞,他學問就越高啊! 《 foursquare 》是個遊戲、是個交朋友的平台、是個交換資訊的地方、是個介紹哪有吃喝玩樂的媒體、也是記錄你活動的工具,對我來說, 它更是個擁有loyalty program精神的軟體 。 好吧! 是我太偏愛iPhone了,事實上這不只iPhone可以使用,還有android、blackberry跟Treo版本。用簡訊也可以喔。 據說這 軟體 的前身是當年被Google併走的 Dodgeball .com,dodgeball運用的是簡訊工具,而foursquare則是 因應智慧型手機3G時代,改良後的"加強版" 。因為這軟體服務並沒有擴及台灣,以北美地區為主,我只好找個舊金山的美女來當示範說明。 這類社交軟體主要以《定位》為核心功能,不論是透過衛星GPS、手機基地台、或是wifi熱點。當你人身處某個餐廳、酒吧、或任何一個你所在的地方,只要開啟軟體,按"check-in",系統就會記錄下「人名@地點」,再加上時間跟你想說的「這裡燈光美、氣氛佳」的評語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照。 系統會自動統計你出去了幾個晚上(Total Nights out)、到了幾個地方(Total Checkins)。如果你的朋友(從facebook或twitter上連結來的)也加入了foursquare,他們就可以看到你人現在正在哪個地方,還有地圖顯示(下圖),當然你也會看到你的朋友現在人在何方,如果想要相約碰面? 只要一點,就可以在手機上開啟導航,帶你飛奔前往,這一切是不是很方便!!

iPhone應用再上層樓,Micello可以看到室內平面圖?!

Source: ubergizmo 衛星導航或是Google Map的主要功能都是以戶外為主,可以帶你到你想去的 Bellavita 購物中心,但一旦進到室內,想找愛瑪仕的店在哪? 衛星導航可就幫不上忙了。 而 Micello 的功能就在彌補這個導航的缺口,進到室內,給你平面圖、幫你找到你想去的地方、跟朋友碰面、寫下你對這地方的評語...。學校、購物廣場、機場、主題樂園、會展中心、博物館、量販店...都不是問題。「 Micello要當你"室內的Google Map" 」。 可惜的是,這個軟體到現在為止還沒上架,而初期,相關建築內部平面圖也只有舊金山灣區的150個點。 除了有平面圖之外,它還可以搜尋。比如,想找某個女鞋的商店,或是某個活動的位置。另外,也可以連結上facebook或twitter等當紅的社交媒體,找找你的朋友現在人在那裡,相約喝個下午茶。 公共場所的平面圖是各個場所必備的服務之一,要取得一點都不困難。而它也開放使用者更新資料,即便它提供的景點,不是你感興趣的,你也可以自己產生。假設,你要去東京六本木旅遊,這軟體沒有提供Midtown的平面圖,你可以勤勞一點,自己上網抓平面圖上傳,然後就可以帶著iPhone到 Midtown 趴趴走,還可以查看熱心網友告訴你「這家蛋包飯超讚!」的評語。 而這軟體"適時"的給你Midtown裡的促銷訊息,是不是體貼又窩心,它還可以"順帶"賺一筆廣告收入,好好地活下去!!之所以"適時",是因為你要使用這個軟體,就非得連上網不可,連結到Micello的資料庫,「即然你都連線了,就送個資料給你,也不為過吧!」。看來這將會更具體的實現了Location base的服務,會是一個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 說穿了,這個功能並不是什麼突破性的新科技,也沒有打破在室內衛星定位的限制,也不是運用 無線射頻RFID 的技術。只是,它是第一個想到將衛星導航地圖與室內平面圖結合, 並做出來的公司 。這個功能的想像,我在以前的 網誌就提出過 ,但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就在,它,執行並做出來了,而我,還在空想!! 真是差很大勒。 PS.1. 因為還不能下載軟體,功能的描述主要根據報導而來,或許跟實體有出入也不一定。 PS.2. 看了這軟體的功能,某些購物中心,量販店當然也可以如法泡

輸到脫褲? 還是嗨翻天? 超另類的Puma Index

我不得不佩服Puma,想出這種方式來介紹產品!! 有iPhone的朋友,福利來了,一個免費的新軟體 the Puma Index 。 這個產品很簡單,就是「Puma的模特兒幫你報股票指數」,厲害的是,模特兒穿或脫衣服,是由指數漲跌來決定! 股票漲了,你先別高興,有著超完美比例的美女會把衣服一件件往上加;跌了,也別難過,她會體貼你的心情,陪著你,一起輸到脫褲,順便蹦上跳床,舞動青春的肉體。 不只有美女,也有肌肉猛男陪伴妳。這時候,你是不是很恨自己沒有iPhone!? 沒關係,這裡有影片讓你止渴。 真該死,今天道瓊指數隻下跌了7.79點! 只看到一位美女穿著休閒服,躺平(下圖)。原來,這軟體真要看到令人臉紅心跳的畫面,還得期待「黑色星期五」一樣的暴跌啊!(要真那樣,我想我也沒心情看美女寬衣解帶了,我,哭~)。指數目前只有DOW,DAX and S&P/ASX 200 indexes,並沒有台股。(9/30更新:原來是我誤會了,出現下圖是表示現在不是營業時間,所以美女帥哥只好躺下來,開盤後,就會根據漲跌出現不同的結果,不過,我連續看了幾天,每天的美女都是同一個,服裝跟場景都不同,但都沒出現"驚喜"的畫面。因為股市每天變化,美女的反應就會不一樣,這軟體掌握了人性,讓你會想點看看,到底今天有什麼新花樣的心理)。 (10/1更新:美股下跌的"收獲")道瓊下跌101點時出現的畫面 道瓊下跌139點時出現的畫面 道瓊下跌140點時出現的畫面,剩下的各位自行想像吧! 下載軟體還有另一個實質的好處,只要秀出軟體給全美的任何一家puma專賣店,就可以享有下次購物打8折的優惠。 說正經的,這軟體聰明的地方在於「 思考使用者在什麼時機下會看我的廣告 」,這就跟一堆人,在路邊派發印有廣告面紙當做宣傳,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面紙實用,通常都會被收到的人留下來,而不會被當垃圾隨手丟棄,只要被留下,就延長廣告被看見的機會。 在iPhone上其實不乏品牌主的軟體,但多數是網路版的延伸,少部份會設計成遊戲,並沒有其它工具或應用的功能。我還是頭一次看到,一個品牌推出一個跟它服務無關的工具,包裝成推廣自己品牌的軟體,而且,還挺有趣的。 除非我是品牌愛好者,不然我不太容易下載一個特定品牌的軟體,但實用的工具就多出許多被下載的機會,這個軟體,把合適下載的對象一下子擴大

找出誰是米其林美食鑑賞家,運用虛實整合的活動

米其林寶寶不只會賣輪胎,評鑑美食的能力也是舉世聞名。這本被喻為 美食聖經的指南 創刊於1900年,卻隔了100多年才進到美國,在2006年出版第一本紐約版的米其林指南。 米其林美食指南之所以享譽盛名,就在於它評鑑嚴謹、公正與中立,至今全球也不過71家餐廳曾經獲得三顆星的最高評價,用"曾經",是因為被評為三顆星並不表示不需要保持進步,米其林會派員重覆"抽驗",以確定其品質不變,否則,就有被摘掉星星的可能。被摘星!! 就跟將軍被拔階一樣,是人生奇恥大辱,法國就有廚師因此 吻彈自盡,壯烈犧牲 的例子。米其林指南為了要建立這樣的權威,必須發展出一套評鑑的方法,並且持之以恆執行、管理。而這群為米其林工作,經過專業訓練的神秘、匿名、不浮上抬面的美食鑑賞家,就是成就此書幕後最大的功臣。 這也是米其林這次想要對紐約客訴求,這本指南跟紐約自創的 Zagat Survey ,是由一般消費者評分來決定好壞的最大差異點,因此,設計了這個《 Famously Anonymous 著名的匿名者》活動。 找出自己與競爭者主要差異點之後,如何告知目標對象米其林的好? 除了運用PR公關稿之外,登一系列美食鑑賞家的廣告,說明如何嚴謹、中立工作的圖像,也是一種可能,但米其林選擇了一個 這個時代,更貼近消費者的方法來說故事 -「讓大家來找碴,找出誰是米其林的美食鑑賞家」。 除了製作平面稿告知活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這群鑑賞家"曝光"。 以往這群猶如變色龍隱身在人群中用餐的工作者,即便訂位時,使用的都是假名,連家人、朋友也不知道他從事這種"地下"的工作,就是生怕餐廳人員認出他們來,而失去評論的公正性。 現在,這個黑盒子將要被打開,這些人去餐廳用餐時,會在twitter上告訴大家行蹤,「我正在某某餐廳用餐,對餐廳的評價如何,這裡的服務...」像這樣的內容「Lunch at Jaiya, renovations still under way but lookin' good. Yummy spring roll, seafood red curry, creamy iced coffee...all for under $20.」。一場諜對諜的遊戲就此展開,有興趣挖寶嗎? 這裡有兩個twitter網址,一個是 紐約 ,一個

兩個英年早逝巨星,重出江湖

會寫這主題的起因,是因為今天湊巧搜到兩位巨星"重出江湖"的影片。一個是Michael Jackson This is it電影的預告、一個是投資公司以James Dean為主角的廣告片。兩人同樣因為猝死離開人世。 This is it 是Michael原定要在7/13,在倫敦展開連續50場演唱會的名稱,票一下就售罄,但人,卻再也不會來了...。影片內容主要紀錄Michael生命中最後一段時光、練唱和排演的片段。9/27電影票開始預售,10/28上映。facebook 連結在此 。 Michael Jackson's This Is It in HD 而James Dean則被Allen Gray投資公司拿來作文章。這家公司為了讓投資人瞭解持續投資的重要,提出一個假設,如果James在1955年,時年24歲的那場車禍沒有喪命,他的人生會有什麼不同,會持續開他熱愛的賽車? 當導演? 獲頒終身成就獎? 「如果時光延續下去,想想這些可能性...」(Given more time,imagine the possibilities)。 James辭世時,我還沒出生,沒來得及參與他當紅的年代,只透過電影海報,認識他那像雕像一般完美的憂鬱氣質,也難怪這傢伙雖然只拍了三部電影,卻能"紅"這麼久。廣告影片拍的很好,替身演員也很稱職,情緒算是做足了味,但,影片與訴求的連結,我覺得有點勉強。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如果,但用一個人的生命沒有結束來強調長期或持續投資,總覺得怪了點,這片子如果用在壽險? 或是及時行樂呢? 同樣是投資的廣告,我比較喜歡下面這則影片。Stanlib Choices選擇篇。 同一個人,如果人生做了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 畫面一分為二,同一事件,同一人,因為是否做了正確的投資,而有不同的人生,結果是要住套房,還是住閣樓;簽樂透,還是簽機票;喝啤酒,還是喝香檳。訴求簡單明瞭,觀者更容易產生認同,你覺得呢?

一夜情的代價,上youtube找孩子的爹!

丹麥果然是個開放的國家。一個長的美麗但很迷糊的媽,在youtube上述說她懷中的baby《August》是發生在一年半前某個一夜情後的產物,離譜的是當晚因為喝得醉醺醺,她忘了孩子的爹是誰,叫啥名,打來那,隔天一早閃人後,從此不知去向?? 所以她決定上網找尋孩子的爹,「如果你看到了,快點來找我!」。 影片播出果然大轟動,短短5天就超過80萬人觀看,引起網友熱烈的討論,紛紛起而聲援這位母親,果然人間處處有溫情,但事情可不是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原來這只是一個惡作劇 ,據丹麥當地報紙報導,影片由丹麥官方觀光單位所拍攝,目的為了吸引觀光?! 我的老天爺,如果真的是官方的觀光單位所拍的,我只能說「丹麥人你們的邏輯與價值觀果然與眾不同」。(女主角是個演員,她承認這是惡作劇,但未證實是由官方所拍) 這個作法比上一篇 蝙蝠俠的糊塗爸 更離譜,蝙蝠爸只是自爽,他愛怎麼搞怪是他家的事,沒有傷害或利用任何人的感情,但這則影片卻騙了不少人的同情心,更何況這樣的訴求可以因此吸引觀光客嗎? 這是暗示在丹麥一夜情很容易發生,而且不用負責嗎? 我的乖乖隆的冬。 再思考一次「經營企業或知名度真的需要不擇手段嗎? 」 就像某位廣告人說的「創意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引起注意,那你試著咬隻襪子走進會議室好了...」。 PS.這支影片有個伏筆,在女主角身後的牆上有個《廣告》Advertising的縮寫AD兩字。 9/28更新:這真的是丹麥旅遊局做的廣告! 昨天的 新聞 -丹麥旅遊局業務主管為此事下台。

我要將我兒子取名叫蝙蝠俠!

圖片來源: KZ entertainment 世界無奇不有,有人要把自己小孩命名叫蝙蝠俠,條件是只要他facebook上的粉絲超過50萬人! ( I'll name my son Batman,if this page gets 500,000 ) 就在今天上午的10點鐘,他的網頁已經達成目標了,寶寶的預產期是2010年1月。與其說這是個不計代價要引人注意的瘋子,倒不如說這是個企業宣傳的手段。 在他的facebook裡,到處都是《K-Z entertainment》的超連結,小小batman的T shirt(上圖)也是這家網站的。這位仁兄"為了通知"大家小baby出生的消息,要求粉絲們留下e-mail,好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啊。還請大家買batman T shirt,順便拍照上傳,與民同樂...。 經營企業或知名度真的需要不擇手段,拿自己小孩的名字開玩笑嗎? 我深不以為然。 希望這只是個宣傳活動,不然我真為那孩子感到悲哀。就像我喜歡吃蕃薯,湊巧又姓韓,我的孩子總不希望被取名叫《韓吉》吧!!

鯨魚之歌,一個棒呆了的網站-Optus Whale Song

悶嗎? 鬱卒嗎? 來看看悠遊於大海的鯨魚吧! Optus Whale Song 的網站做得真棒,看完,保證心如止水、與世無爭。 先看段影片,瞭解這網站的精神所在。 網站其實很簡單,一開始讓你用鍵盤跟鯨魚互動,伴演在海上的音樂家,之後就會看到一隻座頭鯨緩緩的海中悠遊著,背景音樂只有簡單的鋼琴,配合著畫面,有些空靈。 如果還不過癮的話,再補一劑,看看下面這部配了美好音樂的影片Kuroshio Sea。 是不是不自覺讓你的內心世界變得緩慢而平靜? 這令人感動的影片由加拿大攝影師 Jon Rawlinson 在日本沖繩的水族館所拍攝,音樂是Barcelona所演唱的Please don't go,兩個字,絕配! 演員是路人甲跟水族館裡的魚群,一鏡到底,簡簡單單,不需剪接不用特效,就令人動容。 說實話,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有Barcelona這個樂團。這部影片也讓這首歌爆紅,Barcelona在下面的影片中回應了後續的迴響,朋友告訴他們後才知道有這件事,因為在youtube上大受歡迎,也因此讓這首歌在iTuns銷量激增...。 有時候social media的力量,真是超乎想像,就像Optus whale song的slogan,When it comes to communication,anything is possible 一旦互動開始 萬事皆可能! PS. Optus是澳洲的電信商。

把實驗室開到facebook上,讓網友創造新配方-Vitamin Water

21世紀的行銷,不再是品牌自己關起門來開發新產品,結合知名藝人、運動明星掛名設計也不再稀奇,現在連實驗室都敞開大門,讓網友參與!! 隸屬可口可樂集團的品牌 《Glaceau》(明明創於紐約,卻取一個像法文的名字),旗下的《 Vitamin Water 》機能飲料,在facebook上開了一個實驗室《 flavor creator 》,要讓網友協助創造出一個新配方。 實驗室主要分為三部份:口味flavor / 配方vitamins / 包裝bottle。 整個步驟就像一個濃縮版的新品上市計畫 (NPD)。 Vitamin Water已經預先選出一些受歡迎的口味,排列的方式就像標籤雲一樣,越受歡迎的字體越大,隨著你的游標而移動。這一階段先從"口味雲"中選出你的最愛,系統會自動從google news / twitter / flickr等,搜尋出與你所選的口味相關的新聞、碎碎唸跟照片,顯示在你所選口味的瓶身上(下圖)。 這真是個高招 ,目的是希望你能為你所喜愛的口味拉票,在上述這幾個social media內創造話題,post、tweet關於你喜愛口味的一切訊息,一旦被buzz的越多,排名就會越前面。右側顯示目前網路上被討論(buzz)最多的top 10口味,第二階段,從9/14起開放網友針對top 10投票。畫面UI設計的很好,可供活動設計的人參考。 有了口味,接下來就是選擇需要那些產品利益的配方,這過程透過遊戲來瞭解你的需要。 遊戲沒什麼特別的,讓你用按鍵控制跳上跳下,躲開危險;或是假裝你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跟另一位猛男競速,以擄獲美女的香吻...,經過三個無聊的遊戲跟一個不正經的問卷後,會得出一個結論(下圖),這結論當然不免俗的,問你要不要post上facebook公諸於市。結論列出五大主要配方,例:維他命A + 鋅 + 咖啡因...。 最後一個重點是包裝設計,主要是標籤跟產品命名,活動從10/5才開始。最大獎可獲得5000美元,也是活動中唯一的獎品。特殊的是直接在這個"實驗室"裡設計,你可以邀請兩位你的facebook好友,組成三人團體一起參賽。在此之前,vitamin water就已經跟許多知名藝人、運動明星合作,這次套用同樣的模式,只是從名人改為素人。例如:饒舌歌手50 cnet合作的產品-formula 50(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