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管你看到什麼,2018的超級盃全都成了《汰漬》廣告!?


觀察一年一度美式足球超級盃(Super Bowl)的廣告,總是能看到一些對未來行銷影響的案例。今年,在眾多汽車、電信、飲料、啤酒、娛樂等品牌,共65支專為超級盃所準備的廣告之中,毫無疑問,最具影響力的當推這部攔截別人廣告,幫自己品牌抬轎的神作-《全部都是汰漬廣告(It’s a Tide Ad)》。

要說攔截超級盃,把別的品牌花大錢砸下的廣告預算變成自己的,這不是第一次。2015年的《Volvo》,也幹過類似的事(推薦你看:在超級盃不花一毛錢,卻讓所有汽車品牌“自動”幫你打廣告的Volvo,怎麼辦到?!)。只是這一次,《汰漬》不只是吃汽車品牌的豆腐,而是所有在超級盃播出的廣告,通吃!

她之所以能夠通吃的核心概念是這樣的:汰漬是全美洗衣類第一品牌,市佔率超過25%(2017年統計),而且向來以洗淨力強著稱。在超級盃播出的廣告,不論哪一支、也不管人物是誰,你看到他們身上穿的衣服一定會是潔淨無暇;而衣服之所以能那麼乾淨,有很大的機會都是因為汰漬。所以換句話說,這些品牌不就都在幫汰漬打廣告嗎!



概念簡單,但怎麼做到?

先想像一下,如果你是汰漬,要怎麼樣在超級盃短短3個多小時的轉播時間內,就能讓觀眾接受上述的概念而且腦波很弱的建立起「看到所有乾淨衣服=汰漬」這樣的聯想?

為了讓「如果很乾淨,一定是汰漬」的論述能夠成功,汰漬靠得不是一支廣告,而是團結力量大的四支不同的影片,分別安插在比賽的各節廣告時段中強力洗腦。

首先,在第一節登場的,秒數最長、也是最重要的一支,能不能成功在觀眾腦中植入「接下來看到的每一件乾淨衣服,都是汰漬的廣告」,就靠它打底了。

廣告找來了《Netflix》怪奇物語影集扮演警長的David Harbour來擔任主角。夕陽餘暉下,一輛《現代Hyundai》卻被拔掉Logo的Genisis駛入,當你以為又是另一部汽車廣告時(今年超級盃一共有10支汽車廣告,佔了1/6,其中在第一節播出的就有兩支),他對著你說「沒錯,這是一部典型的超級盃汽車廣告,對吧?」,畫面一轉,坐在酒吧「還是一個搞笑的啤酒廣告?」,場景再換「或是,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的廣告,無所謂啦」,反正「這就是汰漬的廣告」(這時,畫面已經跳到了百威啤酒著名的情境)。接下來,主角穿梭在各個經常在超級盃報到的廣告之中,「什麼?為什麼這些會是汰漬的廣告?」,「因為你身上沒污漬啊,看看你那身潔淨的衣服,不然這還能是什麼廣告?」。

▲即使是修車工人,衣服一樣白得不像話。這一定是Tide Ad。
▲只要是老球迷,一定認得這個造型梗,百威啤酒經典的馱馬廣告。

就這樣,不管是鑽石、飲料、健身、刮鬍刀、或是AI語音助理…,不論什麼品牌,只要劇中人物穿著乾乾淨淨的,通通是汰漬廣告(It’s a Tide Ad)!片尾還跟觀眾預告「繼續看下去嘍」。



在上面這部一分鐘的影片,深怕你不知道的一共唸了12次汰漬,平均每5秒就提醒你一次,讓人想忽視這個「全部都是汰漬廣告」的訊息都很難。

直接置入,繼續洗腦「看到乾淨衣服,一定是Tide Ad」

第二節的廣告就更妙了,畫面一開始出現了2010年超級盃大受歡迎《Old Spice》的廣告主角Isaiah Mustafa(如上封面圖)。跟2010年的廣告同一個人、同一個場景、同樣的服裝、同一句經典對白「嗨,女士們」開場。只是他騎在馬上,手中應該是一瓶「可以讓你的男人聞起來像個漢子」的Old Spice,卻變成了一瓶「媽媽愛用」的汰漬,說「我置身在汰漬的廣告中」,連Old Spice經典的Jingle音樂結尾都成了「Tide Ad」。置入的好徹底啊!



觀眾並不見得知道Old Spice跟汰漬都隸屬同一家母公司《P&G》,當看到廣告,驚訝感嘆「哇賽,Old Spice也變成Tide Ad」時,加乘的效果就出現了。

▲這梗同樣來自P&G旗下,在2017超級盃播出大受好評的《Mr. Clean》。

隨後沿用同樣概念的兩節廣告,你可以透過下面完整影片,一次從頭到尾看完:



三個讓她成功的要素,一個都不能少

表面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驚人創意,但其實這一次的成功,還必須來自幾個關鍵要素,缺一不可,凡人可是模仿不來的啊:

ㄧ、有個家大業大的媽媽:

不只是肯砸大錢一次投入四支廣告,不含製作就要大約台幣5.25億的預算(共105秒),來完整整個論述。越多不同品牌幫忙抬轎,這概念就越容易成立。如果沒有一個家大業大的媽,很難實現。

同場加映:同樣家大業大的VAG集團。福斯汽車《Volkswagen》拍了一部「大力讚揚別的品牌,還“自貶身價”的說『很少有人從小就夢想擁有福斯汽車』」,但其實片中每個小孩心中的夢想品牌,全都是同一個媽。



二、因為是超級盃,自成一套邏輯

超級盃的廣告地位,經過長期耕耘,早就有一套運作模式,形成她絕無僅有的特殊性。因為重要、因為賽制、因為觀眾多、因為投資大、因為歷史悠久,品牌都卯足勁想要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些為Super Bowl專門製作的首播廣告也往往能夠出現一些傳世經典,而那些廣告也被冠上「超級盃」的標籤,也才能讓汰漬玩這些梗玩得順理成章,玩得球迷觀眾會心一笑。這樣的獨特,在別的節目中是看不到的。

三、只有市場領導品牌才夠格這樣玩

理由很簡單,因為你要攔截的是「這個品類每個產品都具有的基本利益-把衣服洗乾淨」,一旦觀眾被“植入”了這個印象之後,腦中最容易浮現的當然會是領導品牌。所以,如果換成第二、第三品牌癡心妄想的結果,就會是老大翹腳坐收得利。

最後,如果你想進一步回顧歷年超級盃的精彩案例,推薦你看我寫過的十多篇文章

《本文同步刊登於Yahoo 奇摩網路行銷,請勿轉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這句話要能成立,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聽起來像廢話,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應該就更能體會。  就像你賣檸檬,明明酸得要死,有客人問你「這檸檬會不會很酸?」,又例如被嫌:車子很小、便當吃不飽、東西很貴...,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避開普遍認知的“缺點”,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矇混過關,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面對這樣的處境,你怎麼辦? 

演算法告訴你,旅遊不需要花大錢,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你住台北,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沒錯,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上面寫著「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看到這兒,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 「如果搭火車旅遊,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這就是《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推廣「搭火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核心概念。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可就需要功力了。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堆砌華麗的辭藻,然後片尾打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slogan,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

找不到音樂配咖啡嗎-試試這張The Magic Hour-Wynton Marsalis

你是否有過一張CD只聽了一兩次就被打入冷宮的經驗? 音樂難聽的就不提了, 有些買的當時只為了裝氣質, 想嘗試不同的樂曲, 嗯~ 來張鉅作 Miles Davis或是Bob Dylan吧! Oh My God 跟我完全無緣, 即使想裝懂, 但轉念想想又不是在國家劇院, 關掉離席又不會有人笑你沒氣質, 又何必勉強自己, 是吧! 那天心血來潮, 裝氣質的癮又犯了, 來到誠品爵士樂區, 左看右看實在找不到認識的演奏家, 除了那無緣的Miles Davis之外, 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一個認識的名字-Wynton Marsalis, 聽過他名字還是大約20 年前, 因為在一場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 聽到他的小喇叭演奏, 對他的神乎奇技真是感佩, (那時候不懂裝懂, 還不是因為他在一個音節裡吹了很多音符之類的), 從沒買過他的音樂, 也不知道這張The Magic Hour好不好聽, 又是Blue Note出品的, 封面設計還滿順眼, 應該還不錯吧?! (同樣的只聽過Blue Note, 也從沒買過) 就這樣瞎貓碰見死耗子, 第一次聽就覺得好聽, 上網找了一下 專家的樂評 , 有興趣可以瞧瞧 怎麼說呢, 這張爵士CD不完全古典, 但也不是流行爵士類的, 但節奏流暢輕快, 完全符合我這種可以裝氣質又不會聽不下去的心態, 而且錄音錄的很棒, 很有空間感, 音場定位清晰, 演奏又很有感情, 沒錯, 年紀大了已經聽得出演奏者的功力了, 聽完都忍不住想要起立鼓掌 如果你想好好的 專心的聽一張好聽的爵士樂, 或是只想單純當做背景音樂, 在有陽光的午後, 配杯咖啡, 這張大師作品的The Magic Hour 推薦大家聽聽 其中的一首 Big Fat Hen 想買CD 到這裡 , 這個Total Solution 的服務還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