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RedBull 在facebook上玩出新花樣

facebook被品牌運用在行銷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之前寫過幾篇精彩的活動(想瞭解更多,請用右側《站內搜尋》的功能,輸入"facebook"),今天又發現一個有趣的案例-紅牛飲料真人實境的尋寶遊戲 RedBull Stash

Redbull在全美各地藏了一箱箱的飲料,並且公佈在facebook的google map上,還提示線索等你來挖寶,只要按圖索驥找到它,這箱RedBull就是你的了。


拜現代科技之賜,你不需要是印地安那瓊斯,也可以感受到神秘、未知、冒險的體驗。這類真人尋寶遊戲有個專有名詞《Geocaching》=地圖+GPS+寶藏。世界各地都有同好,台灣也有專屬網站,藏寶的地點通常都用經緯度來表示座標。

RedBull紅牛,把這個遊戲的精神,略做修改搬到facebook上,只要輸入你所在地的郵遞區號,地圖上就會顯示在你附近還有那些待尋的寶藏,並給你一個如下圖有地址有說明的內容,這是一個大廳的位置,你必須花點心思解開它的提示,並不是一眼就可以找到,那樣簡單滴。


找到這個免費的寶物後,必須上網召告天下「什麼時間、是誰、怎麼找到的」訊息(下圖),才不會讓下一個人白跑一趟。


「什麼時候你在路邊試吃後,回家會興奮的post上網?」 不用代價跟努力的,不會;新奇、好玩,經過努力獲得的,會。你說,人有時候是不是很賤!

RebBull要送樣品給你試喝,幹嘛這麼大費周章、故作神秘? 消費者原本被動看心情才決定要不要給你一個試吃的機會,為什麼現在心甘情願,前仆後繼地找你家的產品?

這一切都因為活動經過設計。

「上傳照片、告訴你在facebook上的親朋好友,或是上twitter、blog發佈消息...」,這些動作不用RedBull規定,我也會乖乖的這麼做。紅牛為此賺到了無遠弗屆的宣傳效果;消費者獲得一個值得分享、難得的體驗,雙贏。

之前也寫過一個,同樣透過social media跟消費者玩geocaching的案例,只是《whyte and mackay》運用的是twitter,不像RedBull用facebook可以有程式/相片...這麼豐富的互動,這也是為什麼在幾個主要social media中,我更看好facebook未來在商業運用上的原因。

看來在social media的年代,行銷預算跟活動的分配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大夥且靜觀其變。

留言

  1. 「什麼時候你在路邊試吃後,回家會興奮的post上網?」

    不用代價跟努力的,不會;
    (舉例:例如你家附近已經有點吃膩的,但其實非常有名的麵線)

    新奇、好玩,經過努力獲得的,會。
    (某外地人慕名而來,排隊半小時,站著,吃到了你家旁邊的那個麵線)你會想到阿宗麵線,對,他在johs家附近,我10年前就吃膩了。

    你說,人有時候是不是很賤!(賤.....)

    回覆刪除
  2. 哇!原來吃不到的最好 在此也可以適用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這句話要能成立,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聽起來像廢話,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應該就更能體會。  就像你賣檸檬,明明酸得要死,有客人問你「這檸檬會不會很酸?」,又例如被嫌:車子很小、便當吃不飽、東西很貴...,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避開普遍認知的“缺點”,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矇混過關,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面對這樣的處境,你怎麼辦? 

演算法告訴你,旅遊不需要花大錢,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你住台北,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沒錯,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上面寫著「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看到這兒,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 「如果搭火車旅遊,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這就是《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推廣「搭火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核心概念。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可就需要功力了。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堆砌華麗的辭藻,然後片尾打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slogan,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

找不到音樂配咖啡嗎-試試這張The Magic Hour-Wynton Marsalis

你是否有過一張CD只聽了一兩次就被打入冷宮的經驗? 音樂難聽的就不提了, 有些買的當時只為了裝氣質, 想嘗試不同的樂曲, 嗯~ 來張鉅作 Miles Davis或是Bob Dylan吧! Oh My God 跟我完全無緣, 即使想裝懂, 但轉念想想又不是在國家劇院, 關掉離席又不會有人笑你沒氣質, 又何必勉強自己, 是吧! 那天心血來潮, 裝氣質的癮又犯了, 來到誠品爵士樂區, 左看右看實在找不到認識的演奏家, 除了那無緣的Miles Davis之外, 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一個認識的名字-Wynton Marsalis, 聽過他名字還是大約20 年前, 因為在一場葛萊美獎頒獎典禮上, 聽到他的小喇叭演奏, 對他的神乎奇技真是感佩, (那時候不懂裝懂, 還不是因為他在一個音節裡吹了很多音符之類的), 從沒買過他的音樂, 也不知道這張The Magic Hour好不好聽, 又是Blue Note出品的, 封面設計還滿順眼, 應該還不錯吧?! (同樣的只聽過Blue Note, 也從沒買過) 就這樣瞎貓碰見死耗子, 第一次聽就覺得好聽, 上網找了一下 專家的樂評 , 有興趣可以瞧瞧 怎麼說呢, 這張爵士CD不完全古典, 但也不是流行爵士類的, 但節奏流暢輕快, 完全符合我這種可以裝氣質又不會聽不下去的心態, 而且錄音錄的很棒, 很有空間感, 音場定位清晰, 演奏又很有感情, 沒錯, 年紀大了已經聽得出演奏者的功力了, 聽完都忍不住想要起立鼓掌 如果你想好好的 專心的聽一張好聽的爵士樂, 或是只想單純當做背景音樂, 在有陽光的午後, 配杯咖啡, 這張大師作品的The Magic Hour 推薦大家聽聽 其中的一首 Big Fat Hen 想買CD 到這裡 , 這個Total Solution 的服務還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