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史上首部互動電影廣告-13th Street Last Call


在德國專播動作懸疑片的電視頻道第13街 《13th Street》,辦了一個活動《Last Call》,在各個戲院播放廣告,影片主角要跟現場觀眾以手機互動,由他們來決定這部廣告如何進行,互動的過程相當有創意。

在觀眾進場購票時會收到一張傳單,邀請他們發送手機號碼到一個簡碼,當影片進行到女主角拿起電話時,她會撥手機給其中一位參加活動的觀眾(由系統隨機挑選),當這名觀眾接起電話,就能跟影片中的主角即時對話(系統能夠辨識你說的話),從手機裡聽到的聲音跟影片完全同步,這時候只有你/妳能救她逃離,你的任何一個指令都會影響結局…! 請看影片(在影片右側出現的是女主角,左側則是現場觀眾,最後,影片中的壞人揀起電話跟你說「我已經有你的號碼了,下一個就是你」)酷吧!



雖然以前也有類似的互動影片,但都是自己一個人透過電腦跟影片主角互動的自High,就是少了一點同樂的氣氛!你的決定影響所有現場觀眾看到的結局,這樣的體驗,很妙! 如果是我經歷了這個活動,一定會迫不急待上網召告天下一番,那你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這句話要能成立,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聽起來像廢話,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應該就更能體會。  就像你賣檸檬,明明酸得要死,有客人問你「這檸檬會不會很酸?」,又例如被嫌:車子很小、便當吃不飽、東西很貴...,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避開普遍認知的“缺點”,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矇混過關,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面對這樣的處境,你怎麼辦? 

演算法告訴你,旅遊不需要花大錢,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你住台北,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沒錯,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上面寫著「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看到這兒,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 「如果搭火車旅遊,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這就是《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推廣「搭火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核心概念。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可就需要功力了。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堆砌華麗的辭藻,然後片尾打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slogan,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

從迪士尼60年前的手稿,看帶動漫威成功的飛輪效應

開始今天的文章前,先考你個問題,保證你猜不到以下這段描述寫的是哪一個大家早就耳熟的故事: 第一階段描述的是各路英雄的起源,不同英雄的故事彼此即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二階段英雄集結成一個聯盟,並策劃一系列鎮壓惡霸的過程;第三階段英雄歸順與發起對抗惡霸的戰爭,到最後鳥盡弓藏,悲壯死亡...。(改寫自維基百科,我只改動了用字,結構不變, 原故事在這裡 ) 答案是...發生在北宋108條好漢的故事《水滸傳》,是不是跟現在正夯的《 漫威電影宇宙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有87分像。老祖宗的智慧早在千年前就“爆雷”了這情節,哈哈,想不到吧! ▲漫威有2,564個角色,比水滸傳多了將近24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