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Phone 好樣的

iPhone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從行銷的角度來看,iPhone打破了以往手機市場行銷的傳統,敢於堅持與突破,並且應該說,是一個內部對此產品定位非常清楚且堅持的產品開發案。 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拍照功能。在別的公司的產品開發或是PM會議上,想像的場景是這樣的,PM對這產品或許是這樣描述的:
「iPhone是市場最高階的產品,提供全方位All in one的功能,滿足手機重度使用者,3C迷的需求,拍照功能要具有閃光燈,自動對焦,800萬畫素,自動白平衡,ISO調整,內建多種拍攝模式,可攝影...」,這些在其它品牌高階手機上"一定"要有的功能,就算iPhone不具有手機拍照市場最先進的功能,也絕不能低於市場主流的配置...。
但上開的這些規格,對於一隻市場行情NTD26,000的手機(空機價16G)而言,除了可拍照的一個按鈕外(上圖正下方的相機圖式),什麼功能也沒有的設計,我想別家的PM,大概沒人膽敢在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規格吧!甚至還能說服高層同意這樣的設定(或許Apple的PM,當初也是開了一堆規格也說不定),或是PM真的就提了「只給你一個按鈕」的提案,得到主管的回應可能是一陣冷潮熱諷,劈頭就來個「你設定這樣的規格,是要賣給旺來伯嗎(台語),你想辦法Cost down做到市場上該有的規格...」。

  我只待過消費性產業,以一個對手機生態外行的角度,斗膽推測手機的行銷,我的看法是「Apple 對這隻手機的定位就是要這樣,只給你一個按鈕」。

 iOS 做不到其他拍照的功能嗎? 我想不是。 不然App Store裡就不會有那些3rd party開發出補強拍照功能的軟體出現了。 這也是Apple 與開發商 Win-Win的一個策略, 如果Apple一開始就做到80分,開發商就只剩20分的機會。 也可以換一個角度想,就算是iOS的先天不良,如果套進SWOT分析裡, Apple 做了一個堅持定位跟強化優勢與機會點的良好示範。 

這剛好可以給行銷人上一課,產品要有特色,要有清楚的STP(Segmentation Targeting Positioning),這個人人都知道的事,做的徹底的還真沒幾個。君不見每一代新的手機出來,看到的只有不斷的往更高規格邁進,而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跟感受。回想自己有幾次改了手機拍照設定? 是不是除了剛買來無聊嚐鮮時改了幾次外,一直都用自動模式走天下? 這樣的使用者應該佔了大多數,PM在開發新產品時,只為了滿足如同兩岸軍備競賽的不斷追加預算外,這些所設定的功能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還是只是徒增成本的設計? 真的該好好思考產品的定位跟使用者的需求。 

別的不說,光是iPhone敢給你只有一個按鈕這樣的堅持與勇氣,這就是該學習的,你有把握當你遇到類似的情境時,你能夠說服你的主管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這句話要能成立,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聽起來像廢話,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應該就更能體會。  就像你賣檸檬,明明酸得要死,有客人問你「這檸檬會不會很酸?」,又例如被嫌:車子很小、便當吃不飽、東西很貴...,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避開普遍認知的“缺點”,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矇混過關,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面對這樣的處境,你怎麼辦? 

演算法告訴你,旅遊不需要花大錢,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你住台北,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沒錯,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上面寫著「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看到這兒,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 「如果搭火車旅遊,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這就是《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推廣「搭火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核心概念。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可就需要功力了。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堆砌華麗的辭藻,然後片尾打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slogan,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

從迪士尼60年前的手稿,看帶動漫威成功的飛輪效應

開始今天的文章前,先考你個問題,保證你猜不到以下這段描述寫的是哪一個大家早就耳熟的故事: 第一階段描述的是各路英雄的起源,不同英雄的故事彼此即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二階段英雄集結成一個聯盟,並策劃一系列鎮壓惡霸的過程;第三階段英雄歸順與發起對抗惡霸的戰爭,到最後鳥盡弓藏,悲壯死亡...。(改寫自維基百科,我只改動了用字,結構不變, 原故事在這裡 ) 答案是...發生在北宋108條好漢的故事《水滸傳》,是不是跟現在正夯的《 漫威電影宇宙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有87分像。老祖宗的智慧早在千年前就“爆雷”了這情節,哈哈,想不到吧! ▲漫威有2,564個角色,比水滸傳多了將近24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