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吉百利(Cadbury)把促銷變得有意義 one for me,one for you


只要是消費性品牌大概都辦過這樣的活動,消費者買產品然後輸入購買憑證(可能是產品條碼/發票/抽獎碼...)就可以參加抽獎,這樣的促銷很平淡無奇吧!

但吉百利(Cadbury)在北美同樣辦了一個活動,經過行銷"包裝"之後,就變得有意義了起來。活動規則也是在網上輸入產品條碼,就可以參加抽獎,最大獎100,000加幣(約305萬台幣),同時還有立即獎。這個促銷充分做到了活動規劃的原則《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活動簡單明瞭好參與)。抽獎方式一點都不特別,特別的是這個活動不論你抽中什麼,Cadbury就會送出等值的捐款給慈善單位,讓你吃巧克力中獎的同時還可以做愛心。在這個活動設計中,有一些觀念值得思考。

活動網站不管你輸入www.oneforyou.cawww.oneforme.ca都會被帶到同一個網頁(上圖)。網頁同樣簡單明瞭,活潑又有趣,畫面一分為二,左邊是你,右邊是受贈單位,而且兩邊同步,也就是不管你滑鼠在那一邊,另一邊都會有一個游標出現。除了最大獎一位是在活動結束才抽出外,其他立即獎都是週週不同,而且特別的是你可以選擇你想抽什麼獎(下圖)。


例如:你喜歡的獎品是一台Nikon相機(下圖),或是電影城的禮券、或是衣服,獎品每週都不同,想要什麼就選什麼。而受贈單位也會因獎品的不同而變更,所以你也可以根據你想要幫助的慈善單位來選擇你的獎品。


聰明的消費者都知道,產品條碼在包裝上就有了,不用買產品也可以取得,一天最多可輸入五次。而Cadbury也明文規定並不需要購買產品才可以參加抽獎

*No Purchase Entry: UPC codes can be obtained without purchase by copying down the code from a Participating Product.

在台灣,這樣的活動設計大概不會被明載在條文內,即使事實是有這樣的"漏洞"存在,也會要求中獎者事後補上購買證明。那這樣的活動設計可能的原因會是什麼?

1. 把企業原本就在進行的捐款變成一個活動:


許多企業每年都會固定捐款,除了做善事回饋社會,還可以抵稅。如果將它包裝一下變成活動呢? 是不是一舉兩得。在這樣的前題下,活動目標就不會把提高銷售當做第一個目的了,反而變成衍生出的利益。

2. 收集消費者資訊:

藉由活動收集消費者資訊,以做為日後行銷之用。新品派樣、問卷調查、活動訊息告知...。只是在企業開始使用facebook / twitter等social media工具之後,是不是還一定要單獨收集消費者資訊,或透過email 或手機跟消費者溝通?

3. 目的就是品牌形象:

做好事也是建立品牌形象的一種方式,不見得能夠對塑造品牌有直接的幫助,但至少對品牌形象有加分的作用。因為這次活動並不是全產品而是指定系列,消費者經由參與活動,也可以當做提升產品知名度的一種做法。

吉百利(Cadbury)Dairy Milk廣告向來十分出色,最新的廣告《眉飛色舞篇》Eyebrows dance(如下影片)頗有看頭。(音樂:Don't Stop The Rock by Freestyle)




看Cadbury的廣告如果不配歌詞服用,這廣告的妙處就會少了一大半。
Freestyle's kickin' in the house tonight
Move your body from left to right
To all you freaks, don't stop the rock
That's freestyle speakin' and you know I'm right

另一部《機場篇》Airport Trucks(音樂:Don't Stop Me Now by Queen)



Tonight I'm gonna have myself a real good time
I feel alive
And the world, I'll turn it inside out yeah
I'm floating around in ecstasy
So don't stop me now
Don't stop me
'cause I'm having a good time
Having a good time

I'm a shooting star leaping through the sky
Like a tiger defying the laws of gravity
I'm a racing car passing by like Lady Godiva
I'm gonna go go go there's no stopping me
I'm burning through the sky yea
Two hundred degrees that's why they call me Mr. Fahrenheit
I'm travelling at the speed of light
I wanna make a supersonic man out of you

想瞭解為什麼吉百利(Cadbury)要這樣做廣告? 可以參考這系列廣告的始祖,也是我最喜歡的《大猩猩篇》(Gorilla),堪稱廣告經典,絕對一級棒,看過一次就不會忘,請看我的另一篇網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

「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這句話要能成立,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聽起來像廢話,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這句話反過來說「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應該就更能體會。  就像你賣檸檬,明明酸得要死,有客人問你「這檸檬會不會很酸?」,又例如被嫌:車子很小、便當吃不飽、東西很貴...,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避開普遍認知的“缺點”,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矇混過關,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面對這樣的處境,你怎麼辦? 

演算法告訴你,旅遊不需要花大錢,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你住台北,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沒錯,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上面寫著「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看到這兒,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 「如果搭火車旅遊,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這就是《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推廣「搭火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核心概念。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可就需要功力了。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堆砌華麗的辭藻,然後片尾打上「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的slogan,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

帶星巴克隨行卡出門? 遜! 帶iPhone出門? 酷!

連續四篇相關網誌,我的部落格都快成iPhone專區。實在是因為它的商務應用太精彩,不寫不快! Starbucks Card Mobile 是星巴克最新的軟體,主要功能就是《隨行卡》。用這個你就可以查餘額、買咖啡付錢、加值、享受優惠、查交易明細,跟真的隨行卡一樣,只是從一張塑膠卡,變成iPhone上的一個軟體。 它運用的是二維條碼 QR code 技術(下圖)。一開始將隨行卡的編號輸入就行了,要結帳付錢? 只要店員拿著掃瞄器對著手機上的QR Code一掃,就完成了結帳動作,自動更新帳戶餘額;如果錢不夠,還可以加值(下下圖),也可以設定自動加值的條件,例如:每天上午10點查詢一次餘額,若低於10美元,就自動加值20美元...。當然得先建立信用卡的相關資訊,才能完成動作。 隨行卡有的優惠,這軟體同樣適用,甚至為了鼓勵使用,條件還更優惠。要把iPhone當作付款工具,對企業或是使用者而言,這中間有一些風險必須小心,官網上有一些 Q&A的說明 ,我就不一一解釋。 目前這個功能還只在試驗階段,僅限北美某些星巴克有這項服務。我看了使用者對軟體的評價,有意見的人,大都集中在手機"無法登入"的問題,也就是你從手機上看到的資訊不是最即時的,但這並不會妨礙交易進行,其它部份的評價都頗高。 以前看到以QR code做為付款工具,多跟電信業者綁在一起,進行某項交易後,從你手機帳單裡支付,像星巴克這樣獨立完成一套金流作業的,比較少見。這試驗是個好的開始,我相信許多企業都在看它執行的成效,再修正跟進。 這功能如果跟我昨天寫的 foursquare 結合在一起,消費記錄就能補上了,距離理想的商務功能又向前邁進一步。 看完連續四篇iPhone無所不能的網誌,有讓你腦中出現一片美好未來的景像嗎? 有興趣的,我們找時間私下聊聊吧!! PS. 另一個星巴克軟體 mystarbucks 跟這個可以配套使用。mystarbucks主要功能,是找尋最近的starbucks、客製你的專屬咖啡,大杯冰拿鐵去冰少糖加肉桂不加奶油...,隨你高興怎麼配。特製的清單交給店員,或是傳給你的朋友,讓他上班路上順道買一杯,她就能如你所願的完成你要的咖啡了。